風云際會,已經有人在說新能源是“第四次科技浪潮”,因為“歷史經驗表明,全球性經濟危機往往引發產業轉型和催生技術革命,世界經濟因而獲得復蘇和繁榮的動力”。
如果真是如此的歷史際遇,風險投資家應該是最興奮的,他們在“第三次科技浪潮”——IT和互聯網的舞臺上已經越來越感到平淡無奇。
事實上,大多數風險投資早幾年就在自己的投資方向上加入了“替代能源”、“環保科技”等類目,還有的干脆以綠色環保能源作為自己的主投方向。那么在喧囂與躁動的新能源產業,風險投資家究竟如何以理性的“鷹眼”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尋找到真正的“明日之星”呢?
方向感
“在中國能源產業做投資,首先要看清楚一個根本問題:這是個國家主導的高度壟斷的產業。無論什么能源,最終的買單者都是大的國企。”智基投資合伙人林霆說,“所以我們在中國做投資,一定要深刻理解中國的能源產業政策。”
這句話的潛臺詞不難理解,無論是光伏發電還是風電,最終能不能上網商用,都取決于華能、國電、大唐等5大國有電力集團的態度;液態生物質能的商用同樣需要經過中石油、中石化遍及全國的加油站。
逐漸“做大做強”讓能源壟斷巨頭們的話事權變得越來越強大。“這些大企業的一把手有的是部級,有的還是中央委員,你能源局的一個副部級干部的話他們聽也不會聽。”一位業內人士說,只有上至國策層面的推動力,才足以影響能源巨頭。
而目前,國家層面的選擇很明顯。今年一季度,“太陽能屋頂”計劃出爐,財政將對三類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進行補貼;而隨后推出的“金太陽”工程將以更大的力度來推動光伏產業發展。7月25-2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吉林省考察時,就發展風能發電提出七點意見,其中包括:我國具備發展風能的自然條件;我們具備發展風能的工業基礎和研發力量;要集中力量開展風電并入電網的技術攻關。
“從中國政府的觀點來看,未來一兩年內投資風能應該有比較好的機會,我們就順著這個潮流往前走。”智基創投總裁、管理合伙人陳友忠告訴《商務周刊》,從2004年第二期基金開始,智基把替代能源當作新的投資方向,具體來說,智基關注太陽能應用、節能技術、風力發電的制造環節、儲能電池等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