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稱,由于風險大,一些券商一改完工收錢的做法,選擇按進度分批收費
如果你有一家企業,做得還不錯,為了把它發展壯大,你可能會想要上市融資。
而創業板的推出,直接降低了上市的門檻,“上市”這個詞聽起來離你不再那么遙遠。于是,你蠢蠢欲動,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票。你數了數錢箱子,看看流動資金是不是足夠支付你上市的成本。
關鍵是,上市需要支付哪些費用,一共需要多少錢,你知道嗎?
改制階段費用項目最多
讓我們先來看看上市的流程吧。
上市一共要經過四個階段,改制,輔導,申報材料以及發行。在其中,券商在整個流程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企業決定上市后,除了自身做好當地政府、證監會等各方面的先期接觸之外,首先接觸到的機構就是券商。除此之外,在進行改制過程中,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以及資產評估事務所都要介入上市的整個流程。
這些機構的收費標準相對而言相差并不大。理財周報記者發現,上市28家企業中,律師費用從60萬到240萬不等。其中,10家公司律師費用低于100萬元,6家公司為100萬元,除了最高的華誼兄弟240萬和機器人190萬之外,其余10家公司的律師費則在100萬至150元之間(含150萬)。
這筆收費主要用于支付上市過程中律師承擔的編寫重要合同、章程以及對上市文件進行審查,起草律師報告的費用。
會計師的收費則比律師略高。最高的華誼兄弟支付給會計師事務所410萬元,而其余的27家企業中,只有3家的會計師費用高于200萬(含200萬),4家低于100萬,其余所有公司的這筆費用都在100萬(含100萬)至200萬之間。
另一項資產評估的費用在整個成本中占比極少。有該項數據顯示的公司只有4家,分別為50萬、15萬、8萬、8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