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綁地產的賺錢之道
就在煤改接近尾聲的2009年年末,山西省內12家煤焦企業與272個文化旅游項目進行對接,投資文化旅游產業成為煤老板們的一條出路。
與此同時,煤老板們為了“抱團取暖”,成立了百企投資集團。黃華也加盟其中。
百企投資集團拿到了山西省呂梁市文水縣胡蘭鎮胡蘭村1200畝的土地,這里有一個800畝的生態湖。憑借著武則天在家鄉湖中洗澡的傳說,開發商打算把這里建成一個影視城,兼具旅游功能,整個項目即為“北京傳家寶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影視基地”,預計總投資2億元。
“當然這個項目是當地政府未來五年規劃戰略中的一項,帶動的不僅僅是當地經濟發展,而是與農業相關的創新型發展道路的探索,即體驗‘農耕’特色旅游。目前該項目正在施工中,第一期現已完工。預計2011年底到2012年初完成總工程。”黃華表示。
除了此項目外,其在海南三亞同樣擁有類似的地產項目,只是“生態湖”變成了“海岸線”。
“文化產業一定是我們的整個資源整合中的一部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黃華表示。
文化產業捆綁地產項目如何賺錢?對此問題,黃華很神秘地一笑說道:“現在對于我們而言,省下來的就是賺錢了。”
原來不少地方為了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在前期的幾年內,稅收全免。這對于黃華等投資人而言,無疑是天上掉下的餡餅。
不過,黃華也表示,做文化類項目投入成本要比地產項目減少20%,回報率及其附加值則會有20%~30%的增長。
黃華作為他們這個團隊的執行者和前鋒進入文化產業領域,僅用3個月的時間注冊了一家影視公司,并將大部分時間用在了解文化產業相關信息,以及結識文化產業領域的知名人物上面。
到北京電影學院學習,正是由一位文化產業研究專家的推薦。在這個班,黃華的關系網又迅速打開,小馬奔騰、橫店華納、中影集團等國內一線的影視集團的主要負責人成為其同學。
“我們也在尋找好的項目進行投資,但這個項目一定與我們的產業有很好的結合點。”黃華表示。
促成泡沫還是促進發展
“這絕不是文化產業發展的真正核心。”對于黃華等煤老板的進入,一位地方廣電系統的副總認為。
按照文化產業領域的人士理解,文化產業的發展一定是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產業,比如,《哈利·波特》的成功是圖書、電影等領域的版權銷售的成功,好萊塢的電影工業發展同樣也是版權在不同領域的銷售成功。
“中國文化產業的未來發展一定也是這個方向,隨著融資平臺以及擔保機制的建立,關鍵是我們能否創作出優秀的內容。現在煤老板和炒房團的進入是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還是促成泡沫是值得思考的。”上述副總表示,“如果投資者只是因為電影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有政策扶持,想趁機分一杯羹,隨后從電影產業里撤出,最終導致秩序的混亂,是非常不可取的。”
中國傳媒咨詢公司總裁陳焱卻認為,文化產業發展初期,各種資本的進入都是正常的,在好萊塢電影發展初期,同樣有地產商的進入。
“我們之所以成立影視公司,一定會有我們自己的盈利模式,我想等我們的項目成型后,會讓我們的同行看到一些成果,我們的目標是在未來2~3年內讓其上市。”黃華表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