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眼下處于“千團之戰”漩渦的國內團購企業更是深諳此道。度過了“團購元年2010”后的團購企業們,正在進入另一波激戰中。
這波激戰的顯著信號便是,地鐵扶手、公交車站、寫字樓電梯等公共場所隨處可見的品牌廣告,團購企業開始不計成本地往廣告砸錢,大手筆地打起營銷牌,同時為線下渠道的擴張和商家資源的拓展忙得不亦樂乎。
融資后大打廣告
然而,這些營銷行為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這也是企業存活下來的必備籌碼。顯然,在這些舉動的背后,風險投資無疑是其重要的推手,這種勢頭即便是在上個月略顯冷清的投資市場里也依舊猛烈。
清科研究中心提供的資料顯示,互聯網行業仍是2月份的投資熱點,上月共發生投資案例23例,其中互聯網行業有8起投資案例,占投資案例總數的34.8%;在這其中已經進入“混戰時代”的團購網站一直是風投機構追逐的對象。
“融資成功的企業首先想到的就是通過廣告營銷,畢竟誰先在市場上獲得認可就等于有了先發優勢,這種優勢不僅體現在營銷效果明顯,而且成本低,更容易在業內迅速立足。” 啟明創投合伙人童士豪說。
童士豪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今年團購行業將持續去年的融資熱情,業內前幾名企業會融到更多的錢,促使競爭更激烈。
投資人猶豫了
競爭激烈的背后,也讓投資人看到了國內團購發展的軟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投資人告訴本報記者,春節前曾有兩家團購企業拿到了投資意向書,但最終投資人選擇了撤資。
“先期進入團購領域的企業一般都能賺錢,但隨著行業競爭的激烈,不少企業的做法開始變形,再加上不少互聯網巨頭們對團購領域的涉足,更是讓投資人對該行業的投資變得小心謹慎。”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