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風險成IPO遭拒主因
除了被認定為其盈利空間無法滿足創業板的要求外,另有業內人士分析,神舟電腦創業板遭拒的原因還有兩點原因。
首先,神舟電腦董事長吳海軍處于絕對控股的地位。招股資料顯示,神舟電腦控股股東為新天下集團,本次發行前持有神舟電腦約6.08億股,占股份總數83.52%;而新天下集團股東為吳海軍、吳吉玲(雙方為母子關系),分別持有91.30%和8.70%的出資額。
通過新天下集團及其他企業,吳海軍持有神舟電腦未發行新股前88.62%的股權。此外,他還直接持有神舟電腦4.12%的股權,也就是說,在未發行新股前,吳海軍合計控股92.73%。
此次神舟電腦計劃發行8100萬股,僅占發行后總股本8.1億股的10%,即使發行新股,吳海軍持股比例仍高達83.46%,處于絕對控股地位。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如發行人無法有效做到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管理者之間相互促進,相互制衡,便有可能出現大股東侵害公司及中小股東利益的行為。這是神舟電腦披露的風險之一。
其次,神舟電腦利潤過度依靠出口退稅政策。2008年到2010年,其獲得的包括出口退稅在內的稅收優惠分別占凈利潤比為92.07%、16.78%、25.12%。神舟電腦在其招股說明書中也坦承,如果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發生變化,或者因公司自身原因無法繼續享受稅收優惠,將會對公司的凈利潤產生一定影響。
此外,還有業內人士指出,神舟電腦IPO遭拒的另一個因素就是犯了“選擇性”失誤,其“降低身段”申請創業板上市就是一個并不明智的選擇。在業內人士看來,它的規模決定了它至少應該嘗試中小板。或許,神舟電腦應該繼續向中小板努力,畢竟PC已不再屬于新興產業,而神舟電腦自身也基本步入成熟期。
還有無機會“卷土重來”?
神舟電腦三度沖擊上市未果,其是否還有機會卷土重來?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無論如何,監管層對創業板上市的資格要求從嚴,對于想借資本市場之力發展壯大的企業來說是一個“壞消息”,而對于廣大投資者來說,這是一種更負責任的態度。
而就神舟電腦本身而言,有分析師認為,創業板比較看重企業是否具有高成長性,上市被拒也存在程序出錯、股本結構不合理等其他原因,“如果被拒企業能夠有效解決被拒原因,仍可以繼續遞交上市申請”。
但有分析人士指出,電腦產業早已進入微利時代,高端市場被惠普、戴爾等巨頭搶占。數據顯示,2010年神舟電腦整體產品毛利率水平僅6.31%。在蘋果iPad等平板電腦的沖擊下,傳統PC生產商更是風光不再。
這樣的背景下,公司企圖通過融資來突破經營瓶頸,投資者可能不買賬。因此,在高速成長的時期錯過了上市的機會,在外界看來,這可能意味著神舟電腦與資本市場永遠失之交臂。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