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內地,連鎖經營的起步標志應該是1984年皮爾·卡丹專賣店落戶北京。隨后連鎖作為一種企業經營/組織形式在我國發展迅猛,尤其是以食品、零售、餐飲業等行業最具代表性。
既然隨著生活水平的增長,消費能力的提升自然會帶來消費需求的暴漲,于是乎,這里蘊含了太多的商業機會。而豐富的商機再加上連鎖這把企業快速發展的利器,自然催生了很多快速發展、風投群涌、一夜暴富的財富故事。所以,我們把“消費+服務”定義為未來中國創業、投資、職業發展的一個巨大空間。在這里消費指的是廣義的“消費”,它囊括了餐飲、商貿、教育、旅游、快消、文體娛樂、醫療、健康等等行業。
未來的熱點
鴨脖們的故事昭示了一個巨大的商業空間:消費+連鎖,只要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需要的,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環節都可以進行拓展和創新,滿足人們消費需求的同時就給自己帶來了盈利的機會。
而如何發現身邊的潛在市場?有兩種方法,一是參考國外的成熟商業模式,一種新興消費模式如在國外已有成熟商業模式,在國內尚屬未開發或正在開發的市場。
雖然也有一定風險,但由于有國外的成功經驗可借鑒,以及市場前景較為廣闊,大可以嘗試,一旦成功,收益也頗為可觀。例如國內目前的農產品一般就是經過簡單處理后就拿上菜市場銷售,而在歐美日本等地大部分農產品都是經過商品加工才進入流通領域的。故前段時間蜂擁上市各種包裝精美、蓋上印章的土雞蛋、生態雞蛋、維生素雞蛋,以及在一些高檔社區附近出現的凈菜/水果連鎖店,無疑昭示了這個市場的空間。
二是發掘一些以前不太注意的潛在需求。比如拉卡啦,以前人們最頭痛每個月到銀行繳費、信用卡還款了,因為銀行排隊時間太長,浪費時間。而拉卡啦們的出現正是發現了這個潛在的需求—更方便的還款、繳費,于是乎,常常能看到一些客戶跑進便利店不為買東西就為使拉卡啦還款。
最后就是整個連鎖體系的管控風險,整個連鎖體系其實就是樣板店的復制和放大,也是總部管理能力的放大和輸出,所以如果體系管理不善,會出現很多店面乃至流程的問題。
可以預見的將來,“消費+連鎖”正迅速成為中國最具獲利能力的投資方式和創業途徑之一,隨著經濟的回暖,消費水平的提升,以及二三線城市的城市化進程,我們的身邊必將出現越來越多具備“消費+連鎖”概念的企業,同時中國也將是世界上最大、最富有潛力的消費連鎖經營市場之一。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