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投資人的錢與中國品牌夢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中國的消費品市場雖然也涌現出一些品牌,但是給人們的感覺是不夠“大牌”,曾之杰在商店里逛的時候,難免會發出“大品牌還是以國外為主”的感慨,他是開信創投總經理兼管理合伙人。
“有時候我們投資人也自問:靠我們身處一線投資人的錢能不能燒出中國自己的大品牌來?”曾之杰覺得不太樂觀。
一個全球最大的潛在消費品市場并不一定能產生若干國際大品牌,這在創業投資圈里基本達成共識。一個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大品牌是需要時間慢慢鍛造的,既需要有品牌文化傳承,也需要有頗高的客戶口碑。
今日資本合伙人溫保馬認為,過一段時間消費品市場一定會出現知名的品牌,“但是只靠燒錢打不出國際大品牌。”他表示,好的商業模式和團隊是能不能做出一個好的服務型品牌的關鍵。要打造知名品牌,是一個長期的事情,而做出好產品則相對簡單容易。
一些VC/PE正在推動中國企業通過收購或者合作經營等方式擁有一個世界級的品牌。從投資角度來說,這樣會帶來非常可觀的企業品牌成長速度。
蔣躍敏甚至希望未來5?10年,自己能夠培養出5?10家市值在500億元左右的中國品牌,“VC/PE不僅可以帶來錢,還可以帶來更多的人脈、管理及上市資源,為中國企業培養世界級品牌做貢獻。”蔣躍敏說:“我的一位同行投資了一家消費型企業,這家企業共有240家連鎖店,但是每一家都很零散,就像一盤散沙,PE團隊介入以后,通過資本和資源的整合,非常順利,1?2年就已經是一個非常成型的上市公司了。”
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王耀表示,從2010年我國零售商業100強榜單來看,現在有蘇寧、國美和百聯3家企業銷售額過千億,“按照這種發展速度,中國在未來幾年內一定會出現銷售額過萬億的零售企業。”
近年來,中國消費結構發生明顯變化,由吃、穿型消費向住、行方面發展。住房、醫療、旅游、教育以及享受型的汽車、家電、家居建材、電子產品等消費熱點頻現,成為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
曾之杰告訴記者,2010年中國人均GDP接近4500美元,按照“十二五”年均增長7%的目標,我國人均GDP將超過5000美元,“從經濟學上講,這意味著中國已經步入消費升級黃金時代。”
不僅如此,媒體圈盛傳即將出臺的《國內貿易發展規劃(2011?2015)》把完善落實擴大消費放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規劃旨在擴大消費需求,力爭到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2010年翻一番,超過30萬億。這意味著,消費品零售總額將以每年超過3萬億的增幅遞增,消費市場空間將大幅擴張。
規劃計劃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批發業、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業和其他服務業等商貿服務業將有可能最先受益。此外,規劃將引導企業提供適合老年人、80后、90后消費的商品和服務;支持發展文化消費、健身消費,拓展群眾多樣化消費,滿足多層次的消費需求,進一步釋放城市居民消費潛力。
曾之杰告訴記者,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很多消費品的投資機會。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