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11年股市“歸零”的糾結,2012年中國的資本市場會有起色嗎?還會有“洶涌”的IPO大潮嗎?摩根大通亞太區投資銀行副主席、中國投資銀行首席執行官方方認為,中國資本市場短期內很難有大起色,但中國經濟仍然存在值得投資的亮點。
中國投行市場呈現波動性和多樣性
剛剛過去12個月,中國投資銀行的市場經歷了大起大落。總體而言可以兩個關鍵語來總結。
第一個關鍵詞是波動,包括市場、項目、上市公司表現都出現波動性。
投行市場的波動性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2010年底投行市場熱鬧而繁忙,以摩根大通為例,當時光IPO項目一個月內就有三四個項目。到2011年3月,中國概念股在海外遭受前所未有的質疑和打擊,市場形勢出現轉折,此后市場慢慢恢復,到了2011年7月30日,摩根大通完成正通汽車的配股融資項目后市場直轉直下,歐洲深陷債務危機、海外中國概念股出現信任危機、部分中概股頻頻被做空機構“獵殺”、VIE模式迷局等等令融資市場出現低迷,到10月初金融市場指數跌到2011年低谷,到2011年年底市場基本上沒有大型融資活動發生。有眾多公司為拓展業務渴望通過海外資本市場融資,而隨著歐債危機發展,由于市場窗口不斷收窄,很多IPO被迫推遲。2011年公開市場上至少有18個上市項目推到市場上做了路演和向投資者進行全球推介,但最后空手而歸,是發行人鎩羽而歸最多的一年,到目前市場仍沒有完全恢復信心。
其次,投行市場波動性還需要特別關注的是,2011年有很多“沒有穿衣服的皇帝”被市場所發現。一方面,曾經被境外投資者所追捧的中國概念股“神話不再”,部分中國概念股頻頻涉嫌財務造假。此外,也有部分海外投資者擔憂中國經濟成長中的泡沫問題。另一方面,很多公司在沒做好準備情況下匆忙上市、急于融資,往往在執行過程中容易出現低級錯誤,這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市場波動大,很多項目都在趕時點,市場充滿一種急躁的氣氛。這就使上市公司在準備過程中難免出現盡職調查等方面的疏忽。
在今年波動的市場中,要避免出現上述情況,一是投行要對市場有足夠精準的認識和判斷,二是投行要能夠管理客戶,建立與客戶之間的信任度。
2011年中國投行市場的第二個關鍵詞是多樣性,包括產品、融資活動方式、并購、發行主體等各方面的多樣性。
首先是融資產品的多樣性。香港人民幣債券市場持續快速發展,2010年人民幣海外點心債還處于試水階段,2011年人民幣海外點心債已經成為融資市場的主角之一。除了人民幣點心債之外,部分紅籌公司的大股東還發行可交換債券進行融資。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在香港還是美國,大股東提出對上市公司實施私有化案例頻頻出現,復星國際、富邦銀行、盛大網絡等公司都傳出私有化消息。2010年10月盛大網絡已經向美國證券監管部門提交文件,盛大網絡已經與摩根大通達成協議,以通過借款,以41.35美元每股,溢價26.6%的價格回購除陳天橋家族所持股份之外的所有流通股,在完成私有化之后退市。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