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證明,把文化企業,特別是出版業、報業、發行業推向股市是發展的好方式。上市也是安全的融資方式。因為股民和投資者會通過股市這一中介,關注其收益和回報。”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日前就推進企業上市、打造出版傳媒“航母”、鼓勵民營書企發展等問題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絕不能把生產文化垃圾的企業推到股市
記者:我國已有49家出版傳媒類上市企業,上市對于企業有什么好處?
柳斌杰:出版傳媒企業上市有幾個好處:一是解決了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規范管理的問題,因為公司上市之前都要經證監會嚴格審核。二是從股市中募集了大量社會資金,成為發展的重要資本。三是突破了單一國有制問題,上市公司是多元化資本,全社會都有權監督。所以,上市對出版業產生了很大推動。目前發展較快的出版傳媒企業,基本上都借助股市做大做強。
記者:對于《知音》上市計劃引發的議論,你如何看待?
柳斌杰:我覺得是非常好的現象。把文化企業推向股市,就必須經過公眾監督。《知音》還沒有上市,在證券公司討論過程中公眾就提出了意見,這就體現了公眾對上市公司的監督。這給我們提出一個問題,就是文化企業上市要注意企業品位,絕不能把生產文化垃圾的企業推到股市上去,這對公眾是不負責任的。
我們主張,《知音》也要從公眾批評中吸取正確意見,在通俗化過程中注意文化品位,不能把通俗化當做低俗。同時公眾對文化也要區別對待。當前閱讀已經是分眾化和個性化的,需要各種各樣的刊物滿足不同層次的讀者需求。公眾要正確看待通俗文化,要有一定容忍度。我也希望《知音》通過上市,不但將企業做大做強,在內容上也要進一步提升文化品位,給公眾一個滿意的交代。
正推進四大出版集團上市
記者:你提出打造5至10艘出版傳媒“航母”,有沒有時間表?
柳斌杰:有時間表。新聞出版單位轉企改制任務已經完成,目前我們正著手重點推動兼并、重組、股份制改造,培育一批國家級“航母”,同時與地方出版集團配套,形成與世界競爭的新聞出版產業陣容。到“十二五”末完成“航母”的編隊出海,參與世界文化競爭。
記者:哪幾個出版傳媒集團有望加入這個艦隊?
柳斌杰:目前以整合中央各部門各單位出版社為主,組建四個大型出版傳媒集團。一是中國出版傳媒集團,以社會科學、學術出版為主業;二是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以教育、教材、教輔出版為主業;三是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以科研、科普、科技類出版為主業;四是中國國際出版集團,以外文出版為主業。
這四個集團的基本框架已經形成,目前分兩步推進。第一步,把核心企業變成股份公司,上市融資,這一步正在進行;第二步,其他已經轉企改制的出版社,通過各種方式充實到四大集團中,組成國家級四大主力艦隊,產業規模可達1500億元,計劃用兩年左右時間走完這一步。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