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談論上市問題,張黎剛更愿意拿出蘋果手機,去擺弄演示愛康國賓的APP應用,“未來三個月,安卓版本也會上線。”他的履歷顯示,雖然是哈佛大學的醫學碩士,但是創業早年張黎剛卻有5年互聯網創業經驗。在張看來,如何強化愛康國賓的IT基因,包括研究下如何用好大數據,似乎比上市更為緊迫得多。
這或許出人意料,但張有自己的理由,比如說到大數據時,他指出,體檢中心既然積累了很多關于健康情況的信息,“為什么不同的人,都用一個體檢套餐?頂多是男女區別(男女各有各的套餐),再加上年齡段的差異。”他認為,不同的人,檢查項目也應不同,因為家族病史不一樣,生活方式不一。“特別是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比如有人抽煙,有人不抽煙,檢查項目應該不一樣,因為對人體的全面檢查是沒有止境的,但是特定的人群,決定他在某一方面是高風險的時候,可以對某個器官進行徹底的檢查。”
表面上看,這是一個IT技術男進入健康管理行業后,對過往經驗與知識的念念不忘,但這也是為體檢中心的個性化服務探路。當幾個龍頭企業建立了初步競爭門檻后,都在尋找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與同業者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如果對比其它國家和地區的健康管理產業發展模式,BUPA模式和我國臺灣地區的美兆模式比較有代表性。英國健康巨頭保柏集團(BUPA)是全球最大的醫療保健機構之一,其模式的核心特點是將商業保險與健康體檢結合。保險收入占其營收最大部分。這一點上,中國企業目前常見的做法是將體檢作為商業保險的贈品或者給銀行VIP客戶的福利。“根源在于,我國的醫療保險制度與歐美國家本質不同,不存在可比性。我們的體檢變成了福利。”有業內人士指出。
而美兆模式的核心,就是利用會員制,深耕客戶資源。通過后期的細致管理則有效增進顧客黏性。例如對于體檢后那些需要干預的客戶,會每周打電話叮囑其改變日常不良生活習慣。“今后我國的方向不應是籠統的健康管理,健康管理講了十幾年,沒有很突破性的發展,關鍵是概念太泛泛。”這位業內人士指出。
美年大健康董事長俞熔就認為,醫療體檢中心做的是亞健康人群生意,其有能力輻射上下游產業鏈,因為體檢之后必定有部分人群轉去醫院就醫,這時如何提供更專業化差異化的指導很值得研究。“我更關注主流慢性病的綜合預防和管理,例如醫學上糖尿病,在我國就有9000萬人口,還有高血脂高血壓人群,之后針對某一類人群的解決方案,會比籠統的醫療管理來的更實際。”他認為,醫療體檢機構早晚會從預防,以及有特色有限度的治療向更專業的治療發展Cye.com.cn。
張黎剛也有意顛覆自我,改變體檢中心90%的收入來自體檢的情況,“健康管理”在張看來可做的事情很多,體檢收入理應在50%以下。但是,對于未來新業務的具體內容,他守口如瓶,不過下面的這段話或許讓人遐想無限:“做醫療產業,專一是對的,但是當機會來了,你也不要放棄。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同時也是太平洋人壽和泰康人壽的投資人,他們也在觀察,看自己投的保險公司和愛康國賓這樣的健康管理機構之間能否找到突破口。”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