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顯示,過去半年曾付費收看過視頻節目的網絡視頻用戶僅有6% 漫畫:白球靴
“免費”和“分享”,一直被很多網民視為與生俱來的“互聯網精神”。近年來,這一精神正面臨著嚴峻考驗。
《北京晚報》1月20日報道稱,十三月唱片公司攜27位音樂人,已正式向百度公司發出律師函,就MP3侵權索賠685萬元。
1月21日,VeryCD網站創始人宣布,該網站將不再提供電影、電視劇和音樂的免費下載服務,并表示“去盜版化是順勢而為,目前要做的,是如何幫助用戶便捷地獲取到正版內容”。
而早在2009年年底,BTChina聯盟、“伊甸園BT&字幕下載區”、CHD聯盟等諸多提供影視音樂免費下載服務的網站,先后因版權等原因關閉。
針對這一系列現象,有觀點認為,互聯網影視及音樂的“免費時代”或將終結,“付費時代”即將來臨。
今年1月發布的《第2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12月,我國網絡音樂用戶規模達3.62億,使用率為79.2%。國內網絡視頻用戶規模為2.84億,在網民中的滲透率為62.1%。
面對如此龐大的用戶規模和使用率,一旦網絡音樂、視頻開始收費,收入規模顯然不可小視。雖然有不少專家和網民認為,從長遠來看,互聯網的“內容付費”是大勢所趨,但過去幾年,不少網站嘗試的收費服務,都因用戶不買賬等原因未能成功。
免費下載與盜版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有業內人士認為,盜版橫行,不僅損害本土創新產業的發展,而且打擊原創者的信心,對中國本土的創新力是一種極大損害。
近幾年,國家在加大打擊盜版力度的同時,也在強化對版權的保護力度。2009年4月,國家廣電總局發出《廣電總局關于加強互聯網視聽節目內容管理的通知》,規定未取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的境內外電影片、未取得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境內外電視劇等,一律不得在互聯網上傳播。
去年11月12日,廣電總局下發《廣播影視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意見》。
今年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聯合發布《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侵犯知識產權情節嚴重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盡管法規密集出臺,但網民的付費習慣卻有待培養。
今年1月發布的《2010年中國網民網絡視頻應用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12月,在網絡視頻用戶中,19.7%的人在過去半年內下載或在線收看過高清視頻,用戶規模約為5584萬。其中,6%的網絡視頻用戶在過去半年曾付費收看過視頻節目。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