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購物這一新消費模式的日益火爆,網絡售假這一新的社會問題也日益嚴重。對于在實體購物環境下尚顯弱勢的普通消費者而言,在虛擬的更為復雜的網絡環境中又該如何維權
日前,作為中國美體內衣行業十大品牌之一的“芳奈兒”指責淘寶網有4000余家網店售假,并將淘寶網訴至法院要求其承擔共同侵權責任。
無獨有偶,2010年9月,經過兩年多的審理,法國巴黎某法院最終二審認定eBay因允許網絡用戶銷售假冒LV產品而構成侵權,但卻將賠償金額由3850萬歐元大幅削減為570萬歐元。
國內外一系列的類似案件表明,隨著網絡購物這一新消費模式的日益火爆,網絡售假這一新的社會問題也日益嚴重。然而,知名品牌維權尚且如此艱難,那么對于在實體購物環境下尚顯弱勢的普通消費者而言,在虛擬的更為復雜的網絡環境中又該如何維權呢?
可要求直接侵權人商家承擔責任
這是消費者最容易想到的一種維權方法:誰銷售了假冒偽劣產品即向誰主張責任。道理十分簡單,商家的售假行為在直接侵犯了權利人版權、商標權等權利的同時也必然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安全權、公平交易權等權利。
對于這種維權方法,消費者最好在網絡直銷模式下使用。目前B2C在線交易主要有兩種類型:網絡直銷模式和中介模式。網絡直銷模式是指企業通過自己的網絡平臺直接向客戶或消費者銷售商品,如京東商城、新蛋網等。
在這種情況下,網絡交易平臺的經營者同時也是該平臺所搭載的電子商務的經營者,主體具有同一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一旦受到侵犯,即可通過網絡平臺上顯示的工信部和公安部的認證和備案信息迅速準確地找到責任主體。此外,在網絡直銷模式下,經營者一般具有法人資格,專業從事電子商務業務,設有專門的客戶服務部門或人員,消費者索賠方便又高效。
然而,在電子商務中介經營模式下,這種維權方法會暴露出一定的弊端和局限性,表現為責任主體往往難以確認。因為在中介模式下,商戶使用的并不是自己經營的網絡交易平臺,商戶的信息無法在網絡上直接獲取。
而且,在網絡交易過程中,商戶一般僅就商品的品質進行介紹和對外觀進行展示,而不會告知企業或公司名稱;至于商戶是否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是否具有獨立責任能力以及住所地等信息,消費者可能更是一無所知。一旦權益受到侵害,消費者將會面臨不知道應該起訴誰以及到哪里起訴等一系列難題。
因此,消費者在網上購物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購物平臺的選擇是關鍵。消費者應選擇知名度高、信譽好、備案信息齊全的網絡平臺,以降低遭遇欺詐的危險系數。
第二,面對心儀的商品心動的價格,不要急于付款,要“驗明正身而后買”,要先對網站的聯系電話進行試撥驗證,仔細查實經營者的名稱和地址等有關信息,以免盲目付款而財物兩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