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團網宣布完成5000萬美元的融資,其他團購網也紛紛表示正在進行多輪融資計劃。據統計,從4月底開始,僅大眾點評網、窩窩團、滿座網、F團、美團網五家團購網站就已經融資近5億美元,達到去年全年融資額的71%。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來看,處于市場領先地位的獨立團購網站均已進行了多輪融資,且金額遠高于其他網站,這些團購網站遙遙領先其他同行,走在了行業的最前沿。不過對于其他團購網站來說,行業洗牌的危機已經在逐漸臨近,不少團購網站已開始考慮轉型。
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2010年國內網絡團購行業信用調查報告》預計,到2011年中期,國內團購網站將開始全面洗牌。
為資本而瘋狂
團購陷入了資本的瘋狂,這是2011年團購行業的一大奇景。
由于網絡團購行業尚未成熟,這使得外來融資成為其壯大過程中重要的動力來源。據統計,從2010年初到今年7月,團購網站的投資規模超過6億美元,其中有6家市場領先的獨立團購網站融資總額超過4億美元,占比達60%以上,2011年上半年這一比例更是高達80%。
這一幕幾乎是2004—2005年視頻淘金熱的翻版,當時短期內涌起了超過300家的視頻網站,資本大量涌入,但直到現在,具有清晰盈利模式的視頻網站寥寥無幾。
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指出,在團購行業發展過程中,資本一方面幫助一部分企業成功實現了推廣和服務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行業的競爭門檻,導致泡沫的產生。他認為,競爭門檻已經被資本快速抬高,具備規模的團購網站在融資方面有所動作,以保障在市場的領先地位,而中小團購網站很難維持在全國的布局。
日前美團網獲B輪融資時CEO王興也表示,半年后將迎來團購網站的冬天,行業的優勝劣汰將更加嚴峻。因此,目前行業領先企業紛紛進行后續多輪融資,除了本身擴張的資金需求,利用目前互聯網行業估值較高的態勢加強“糧食儲備”,也是未來度過嚴冬的未雨綢繆。
尷尬的利潤困局
2010年,被稱為中國的“網絡團購元年”,當年前幾個月,國內的團購網站還是星星之火,當時有業內人士預計,到年底,國內的團購網站數量會超過200家。團購網站的爆發速度出乎大多數人意料,這一年底,我國團購行業提前上演了真實的“千團大戰”。
值得注意的是,在團購網站迅速發展的背后,該行業卻正面臨尷尬的利潤困局。
據了解,目前國內的網絡團購行業每單的平均毛利率只有8%-10%,整體處于“燒錢”階段。有業內人士曾算過一筆賬:即使在一個二三線城市,運營一個團購網站每月開銷至少在五六萬元,一年下來就是60萬元左右。
實際上,大型團購網站每年的運營成本遠遠超過幾十萬元。以廣告投放為例,2011年,美團網的廣告預算為1.3億元,糯米網為2億元,團寶網更是高達5.5億元。
滿座網CEO馮曉海表示,2011年對于國內團購網站來說仍然是虧損年,2012年應該能實現盈虧平衡,要實現盈利得到2013年。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許多團購網站早已在2010年就提前出局。去年秋季,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曾發布過一份團購行業調查報告,報告指出,國內1215家團購網站已經有265家網站倒閉,比例高達21.8%。據悉,導致這些團購網站倒閉的原因中,資金鏈斷裂尤為突出。
除盈利難以外,由于團購行業的技術門檻和資金門檻相對較低,從而使得行業整體開始呈現高度同質化、競爭混亂的局面。此外,服務跟不上也是團購行業面臨的一大難題。
網絡團購監管亟待健全
一邊是團購網站的迅猛生長,一邊是監管體系尚未健全。
在一家外企上班的張琳是團購愛好者,相對于傳統消費,團購的方便、快捷、低價顯得更具吸引力。
“開始倒沒遇到過什么問題,但是最近一段時間開始,消費陷阱越來越多了。”張琳告訴記者,自己不久前在一家知名團購網團購了一張攝影券,原價500多元,實際只需100多元。“當時覺得自己撿了大便宜。沒想到去消費時,還要額外交一些化妝品的費用,而且連取照片也要加錢。”
與此同時,記者發現某些網站論壇中,有網友直言某些團購網的虛假發布:“有些團購網站的頁面團購數據統計也存在虛假夸大的事實。”
相關專家建議,規范網絡團購,一方面應該針對團購行業推出誠信資質認證和評級標準;另一方面,亟需打通消費者的維權通道。
商務部電子商務中心信用認證中心主任張閣則認為,健全的規范和法規將為團購網站的監管提供政策指導和執法依據,有利于解決目前監管主體不明確、失信行為難以界定、取證難、處罰標準不一等諸多政策難題,堵住不法分子可鉆之洞。他建議,在建立健全監管體系進程中,應加大信用建設力度、引入第三方信用監督機構進行管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