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做產品,從未做運營,但這并不妨礙我談談對運營的理解。因為在互聯網領域,產品和運營都是相通的,產品是要給用戶提供價值,運營是讓用戶認識這種價值,它們相互依存,戰略目標是一致的。任何運營都圍繞“用戶”展開,包括“吸引用戶”和“留住用戶”,說白了就是:讓用戶過來,并留下。
1.吸引用戶
說道吸引用戶,不得不提流量來源。在任何第三方統計軟件中,“搜索引擎”、“外部鏈接”、“直接登錄”的流量劃分已經標準化—搜索引擎來的通常是受到內容的吸引;外部鏈接來自于各種推廣營銷、以及軟文和口碑;直接登錄的通常都是忠實用戶,這樣的用戶在后面的“留住用戶”中再詳細說明。補充一點,在 SEO中有句座右銘“內容為王、外鏈為皇”,對于運營中的吸引用戶一樣適用。
1.1.內容建設
內容是web1.0的精髓,也是互聯網的基礎。在web2.0時代,UGC類甚至SNS網站的內容依然離不開這個基礎,不過運營的方式從“運營商創造內容”逐漸轉變為了“運營商引導用戶創造內容”。可以分為3個階段:
1、在冷啟動時,依然需要運營商創造內容,不過他們裝成了用戶;
2、運營需要鼓勵用戶創建符合社區定位的高質量的內容;
3、運營需要引導用戶瀏覽希望看到的內容,并激勵用戶參與進來,形成用戶與用戶的互動;

這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并且前者是后者的基礎。有人說新浪微博也沒有裝用戶啊?t.sina在2009年8月14日內測起,就要求項目組內每人至少邀請20人注冊,雖然這沒有持續多久,但的確屬于裝用戶的范疇,即便在現階段,無數的僵尸水軍五毛黨,背后也站著sina的影子。階段2是社區進入發展期的標志。微博在推遲公測后的9.10日,贏得了“李開復離職戰役”后,才正式進入了公眾視野,名人是新浪創造高質量內容的王牌。但對于大多數創業網站而言,這樣的資源、機會是很難具備的。如何”鼓勵用戶“?何為”符合社區定位“?用戶怎么才能”創造高質量內容“?這是web2.0產品運營的真功夫。比如白社會的積分體系,比如垂直社區的內容定位本身,再比如各種推薦、各種廣場、各種認證…即便只有1個能夠產生符合社區定位的內容產生,運營也要及時跟上,告訴作者:我們喜歡你這樣的用戶;同時告訴社區的其他人:這樣的內容在我們這兒是受歡迎的,這就足夠了,方式有很多,不再枚舉。當第二階段做好以后,引導推薦與鼓勵參與將是水到渠成的事兒,想在加把火,除了產品本身提供的規則和功能外,依然可以動員階段一中的幕后推手,或者玩玩專題和活動。大勢已定時,三階段的運營沒有成敗,只有效率的好壞。
本想說內容吸引用戶來,誰知道這一說又說開了,不過可以確認的是,網站產品運營內容建設做好以上三點時,無論對吸引用戶還是留住用戶,都是非常有效的,留住用戶在后面還會詳細闡述。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