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運營需要緊抓內容建設與社區氛圍的營造。在吸引用戶—內容建設中有詳細的說明,但這在強調一次,內容是一切網站的基礎。在web1.0時 代,雅虎拿起免費的內容締造了互聯網的規則;在web2.0發展期,從blogger到wiki,從youtube到twitter,創造內容的方式變了,但內容依舊是他們成功的基石;在web2.0的成熟階段,SNS的崛起也可以理解為Cye關系內容化,內容依托關系進行擴散,這兩者相互促進,締造了今天的facebook。在互聯網發展的主旋律中,運營的方式從創造內容逐步向制定規則過度,為用戶創造更好的交流平臺,通過產品機制和運營定位,讓內容淘汰遵循自然法則,使優質內容能夠有效傳播并鼓勵相關用戶參與,這種夢幻般的未來,不正是你想要的么?

但是,提高產品健康度一切都要基于數據說話。在現實中,苦逼的產品調研后無論是用戶訪談還是角色建模,無論是裝用戶還是設計User Story,都建立在一個虛擬的規劃中,整個產品都是基于這個想當然的規劃通過項目實施做出來的,無論規劃看起來多么美好,都需要事實的證明。因此,運營需要搭建一套完整的數據分析辦法,無論是Google Analytics還是專業的Adobe Omniture,或者自己開發一套基于數據庫的統計分析工具,運營需要使用這些工具監控用戶對產品的使用情況,并發現其中的問題或亮點,包括但不限于分析用戶行為、分析產品使用情況、分析運營策略是否成功等。讓數據說話,也是運營的硬功夫,需要下狠心去抓。
2.2.2.提高活躍度
活躍度是個很讓人糾結的指標,有很多維度,什么樣的活躍度是讓人滿意的取決于產品的定位,就像linkedin不指望他的用戶跟myspace的用 戶那樣天天泡在上面一樣。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促進活躍度需要掌握火候,純KPI導向的只看活躍度就是在玩火,那樣也會毀了你的產品。提高活躍度的辦法任何做內容運營的同學都能隨口蹦出一大堆,最典型的就是活動。在用戶普遍寂寞難耐的情況下,活動能夠吸引眼球,讓用戶參與進來,形成互動,這個活動的目的就達到了。
廣義的活動可以切分為內容型、功能型、燒錢型三種。顧名思義,內容型活動就是對話題、爭論以及事件、人物等進行包裝后的產物,從自動化的熱門推薦到人工創造的投票、觀點PK以及訪談等等,都是內容型活動的表現方式。內容型活動也是成熟社區產品的主打牌,玩法多,限制少,見效快,也給各種悶騷苦逼宅男 腐女排舒緩了壓力排解了寂寞。功能型活動,通常是產品功能的伴生品,小到提醒大到引導教程(這已經成了移動端產品的潛規則了-_-),目的都是幫助用戶使用,同時為該功能的KPI指標打基礎。當然,最常見的功能型活動是能夠給用戶帶來虛擬或實際的利益的,要么能漲積分,要么能讓產品更好玩(比如邀請朋友),要么結合燒錢型活動一起Happy一下。燒錢型活動通常有自己的目標,要么帶來用戶,要么帶來流量,最次也要提高一下活躍度沖沖指標,這樣老板燒得爽,用戶玩的high,其樂融融。
2.3.核心用戶
最后,說說留住核心用戶。核心用戶的運營,一定要圍繞產品的核心價值展開。當然,做好核心價值,是產品的硬功夫,對所有用戶都適用,但對核心用戶, 在做好本質產品的基礎上需要給他們更多功能或內容的差異和特權。這與產品的定位和運營策略密切相關,也是成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對待核心用戶,需要做好服務和增值。在服務上需要更貼心,更有效率,比如1對1專屬客服經理,比如7×24小時在線救援,讓用戶毫無后顧之憂;在增值上,更多積分、更多優先體驗、更多活動抽獎號都是很好的方式,高端點渠道返點,或送高爾夫球卡或者古巴雪茄,人性點邀請來公司參觀交流或參加個年會等等,做到極致就是拉攏腐蝕,讓核心用戶跟你穿一條褲子,做到這份上,神馬宣傳推廣神馬病毒營銷都是浮云了。
說了很多,貼個思路圖,期待與做產品運營的同學進一步交流探討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