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營銷費用是0,因為作為創業者,根本沒有太多的錢去做推廣,也不想在產品內強行植入廣告,這樣會大大降低產品的用戶體驗,我們一直在考慮未來的商業模式,但暫時還沒有特別明朗。”徐灝說。
移動互聯網廣告或出現爆發點
力美廣告公司總經理舒義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盡管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并未成熟,且移動應用使用者相對較少,但其在廣告市場上已經開始顯露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我們跟國內1000多個應用開發商進行合作,通過在其產品中嵌入廣告代碼的方式,結合數據分析,為廣告客戶提供定點式的廣告投放,通過這種方式,2011年獲得的廣告已經超過1000萬元,廣告公司再與應用開發商以3:7的比例進行利潤分成。”舒義說。
舒義同時表示,目前國內已有多家從事類似業務的廣告公司,這些公司的媒介人員深入開發者論壇,與熱門應用的開發者進行合作商談。“根據應用內廣告的點擊量,用戶每10000次的點擊,開發者可獲利約2000元錢。事實上,大多數開發者都難以獲得這么高的廣告點擊量,我們與開發者合作的門檻是,每天的展示量至少要達到1000次,一個月要有幾百個廣告點擊量,這樣的話,開發者每月可以獲利幾十元錢。”
他坦言,在與其合作的1000多個應用開發者中,每月廣告收入超過10000元的只有十幾個,其他大多數開發者月收入都在幾百至幾千元之間。
對此,董博英表示,個人開發者的劣勢在于人力有限、精力有限,大部分人都是從事兼職,這樣開發出來的產品大多非常簡單,難以做出高品質。
“以一款名為‘隨口記’的應用為例,它是由一個個人開發者做出來的。這款產品剛推出時,市場反應非常好,連續4天在蘋果中國區的下載排行榜上排行第一,但由于產品過于簡單,后續發現了很多BUG,并且使用極不穩定,因此很快就從排行榜上消失了。”他說。
他透露,個人開發者真正賺到錢的,很多都是靠“噱頭”,甚至是擦邊球的內容。他指出,還有一些圖片類應用,如美女圖片等,雖然制作簡單,但卻給開發者帶來了不少收入,“每個月收入2萬、3萬元,對一些小團隊甚至個人來發者來說,已經相當可觀了。”
舒義指出,由于應用內置的廣告轉化率較低,一般只有1%,因此多數商家不愿意投此類廣告,是目前市場上面臨的主要問題。“即使這樣,2011年我們還是實現了200%的增長。中國的廣告市場有4000億元,目前手機只有幾億,還有龐大的增長空間。從理論上說,開發者的收入未來可能會翻幾十倍,甚至一年收入上百萬元。我認為,移動互聯網賺錢會越來越容易,2012年可能會出現一個不錯的爆發點。”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