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背后的利益鏈
此前,定位于“國內最大的購物搜索引擎”的一淘網通過其價格監測系統,發布了2011年四季度全網B2C商家商品價格指數。根據其報告中的“TOP B2C商家2011Q4價格指數”曲線圖顯示,京東商城、當當網和亞馬遜價格波動均較為明顯,尤其在去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均有不同幅度的價格上漲。而代表天貓的曲線圖卻在去年9月20日至11月30日期間呈現為一條直線。該數據剛剛發布即引起業界普遍質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比價網站創始人表示,無論天貓內價格多么穩定,都不可能不呈現出價格波動,“可以說這份價格指數報告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互聯網獨立分析師付亮也認為,價格出現波動屬于正常現象。“比如服裝到了換季的時候價格肯定會有所下降,而一些3C產品新品上市時一般價格會比較高。”付亮認為,各B2C網站的產品品類型號、促銷期、營銷手段等因素都存在較大差異,有一些商品并不存在可比性,此外也不排除一淘網在抓取樣本時可能會存在選擇性。
上述比價網站創始人也認為,樣本信息沒有必要保密,任何一家第三方統計機構都應該在統計報告發布的同時,對統計過程中的具體信息進行披露。“公開數據的同時公開樣本信息,這是最基本的原則。”
事實上,這并非業內首次對所謂的行業數據公正性產生質疑。就在上月中旬,同屬阿里背景的聚劃算CEO閻利珉指責團購導航網站團800發布的《2011年度中國團購行業數據統計報告》,稱該報告故意對聚劃算產生的約100億元團購銷售額視而不見,進行“選擇性統計”和“傾向性分析”,不具備作為第三方數據發布機構所應有的完整性和公正性。
資深業內人士申音認為,這種分析應交給沒有利益沖突的獨立第三方。“否則一淘評價京東,京東不服氣。團800評價聚劃算,聚劃算不服氣。”
而付亮則建議,分析機構發布報告時,可以適當公布部分細節信息,包括樣本數量、種類、抓取時間等。“購物搜索發布價格信息、價格走勢,反映一些行業情況,這對消費者具有指導意義,本身很好。但在操作層面上,一方面應該注意樣本選擇,取樣盡量保證統一;另一方面要盡可能公正、公開、透明。”付亮認為,公布細節信息、取樣信息,是統計機構公信力的保證。
商報鏈接
不斷持續的恩怨糾葛
有意思的是,直到目前,京東、當當、亞馬遜一直不斷的“價格戰”并未在京東和淘寶身上發生,歷數雙方過去的恩怨,無論是京東放棄支付寶、屏蔽一淘搜索還是天貓總裁質疑京東模式,兩者的矛盾總和企業戰略布局有關。
恩怨一:京東支付寶分道揚鑣
去年5月,劉強東高調宣布與支付寶停止合作,甚至直言支付寶的費率問題支付寶費率太高,每年京東都要多支付500萬-600萬元,而且京東80%都是貨到付款,用在線支付很少,約在10%左右,與支付寶停止合作不會給用戶帶來影響。雙方最終在去年8月合同到期后全面停止合作,京東轉身與銀聯支付展開密切合作。
支付寶當時表態尊重企業的不同選擇,但也在去年下半年先后與國美、新蛋網達成合作關系,后兩者是京東商城在3C網購領域的重要競爭對手。
恩怨二:天貓總裁質疑京東模式
去年9月,分拆后的天貓宣布開放平臺戰略,拉攏1號店、樂淘、銀泰網、庫巴網等在內的38家垂直B2C企業入駐天貓開設旗艦店,京東未在其列。在回答記者疑問時,天貓總裁張勇(微博)提了兩個條件:一是京東商城重新啟用支付寶,二是京東商城停止只為銷售額、不惜虧本競爭的模式,“否則免談”。
恩怨三:京東帶頭屏蔽一淘搜索
去年10月底,京東宣布采用技術手段屏蔽一淘網,劉強東指責一淘網擅自抓取京東商品的用戶評論有違行業慣例,并質疑一淘對價格等搜索結果的排序原則有失公允。之后,蘇寧易購和當當網等網站也跟進屏蔽一淘網。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業界流傳一份京東內部文件《針對一淘的競爭策略研究》,暗示京東抵制一淘早有準備。
恩怨四:一淘漲價數據引發雙雄之戰
今年1月底,阿里巴巴旗下購物搜索一淘網發布的商品價格指數稱,京東價格領漲幅度遠超天貓,立馬引來京東質疑。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認為,雙方的競爭關系毋庸置疑,并將長期存在。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