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阿里巴巴的合作受制之后,中國建設銀行(下稱“建行”)就暗下決心,要建立一個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 這家銀行拒絕滿足阿里巴巴希望在銀行貸款利息分一杯羹的要求,以至于他們之間嫌隙漸生,而這項金融業和電子商務業曾經的標桿式合作也走到了盡頭。 曾經的合作伙伴、阿里金融總經理胡曉明甚至愿意直言不諱地對本報記者宣稱:“我們和建行的合作早在2011年4月就停了”。阿里巴巴在2010年4月就拿到了小額信貸牌照。 而阿里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馬云曾經在幾年前的一次演講中就說過:“給中小型企業貸款,有多少銀行真正腳踏實地地在做?很少。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改變銀行。” 對于建行而言,本月上線的“善融商務”就是他們醞釀數月的結果。這項業務覆蓋了B2B和B2C兩種電商模式,并成為銀行業中首個吃螃蟹者。此間,電商巨頭蘇寧易購、京東商城混戰正酣。 建行副行長龐秀生8月13日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談到,建行做電子商務平臺不是因為阿里巴巴,而是因為這是未來的趨勢,由電子商務公司來控制客戶和銀行的金融服務是不妥當的。 建行跨界電商 阿里巴巴曾經以其平臺上的企業網絡聯保的模式和銀行存在密切的合作關系。這種貸款方式于2007年推出后,與建行、工行建立了合作關系,業務覆蓋浙江、上海、福建等地。而建行,則被阿里巴巴內部認為是最重要的銀行合作伙伴。 胡曉明曾說,原先他的夢想是通過銀行的資源,為銀行和阿里巴巴平臺上的小企業牽線搭橋,但由于和銀行信貸理念上存在根本不同,這個想法并未實現,于是便開始申請小額貸款公司的牌照。 盡管建行和阿里巴巴合作部分的企業貸款規模僅100億元左右,這一部分業務的減少或者停止相較于建行13萬億元的總資產來說九牛一毛,但龐秀生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談到,電子商務“勢不可擋”,有巨大潛力。在中國,完成1.7萬億元的電子商務交易額,2007年需要一整年的時間,而在2012年只需要一個季度。 建行“善融商務”電子商務網站應運而生。它的業務范圍囊括了幾大內容,電子商務服務、金融服務、營運管理服務、企業社區服務及企業和個人商城。龐秀生稱,電子商務不是建行主業,更多的是一個增值服務,“我們的能耐是平臺上的商戶是我們的金融服務對象,我們可以了解他多一些,可以對消費者負責,同時我們還可以給它提供金融服務。” 在電商服務方面,善融商務提供B2B和B2C客戶操作模式,涵蓋商品批發、商品零售、房屋交易等領域;在金融服務方面,將為客戶提供從支付結算、托管、擔保到融資服務的全方位金融服務。 善融商務平臺以資金流、結算、信貸、支付為核心,試圖對傳統電子商務模式有所創新。 不只是建行,交行打造的電子商務平臺——“交博會”近期也陸續向客戶開放,其中的商品館就是B2C的模式。在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的同時獲得客戶的動態經營信息,或許是銀行共同的驅動力。 交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張常勝對本報稱,關于銀行做電子商務,業內有不同認識和看法,有的認為銀行做電商很燒錢,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企業幾乎不能沒有線上業務,單純的線上開展業務的也是越來越多。 “做好客戶70%以上的交易渠道就是線上,你不提供這個平臺客戶就會到別的平臺去”。客戶的需求越來越綜合化,不僅單純的只辦理銀行業務或者某個業務,還有很多其他綜合需求。進入電商領域有利于增強客戶忠誠度粘性,銀行的資金回籠也會越來越多。 建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徐捷稱:“我們也在拓展4S店。房屋、汽車買賣,銀行的優勢更大,事實上善融商務已經有了購買汽車的成功交易。建行還將開通‘房e通’,對房子的背景進行調查,確保上線的房源都是陽光房源。” 徐捷稱,隨著利率市場化和存貸差越來越小,銀行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如何拓展新的客戶,成為挑戰電子商務平臺中的企業也是各家銀行未來看重的陣地,“這個陣地建行不能丟,從源頭上提供這個平臺,核心還是定位為金融服務。我們并不希望在電商領域和京東、淘寶競爭,建行更加看重客戶的引入及和銀行傳統業務的對接”。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