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參加了CCTV和宜搜科技合辦的名為“移動互聯的過去、現在、未來”的主題沙龍。在沙龍上,360副總裁李濤在為用戶手機上的錢和隱私擔憂、騰訊微信稱用戶量是移動互聯網變現的核心、高德談論著智能終端是“第五媒體”的概念(注:怪不得搞地圖社交)、唱吧陳華更是用YY上市為自己唱多,宜搜CEO汪溪干脆直言PC已死,手機和云永存——毫無疑問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在從自身的業務出發點畫餅。
然而另外兩位的發言則更加耐人尋味,因為他們唱的“反調”——一些反向思考似乎更有些嚼頭。
第一位是易寶支付的CEO唐彬,在他眼里,互聯網的核心并非是單純的開放,更是用戶通過互聯網的開放、分享,一種自下而上對自身個性化需求的滿足,而移動互聯網則是互聯網的“互聯網”個性化的工具的進一步升級。同時他還提出了三個對移動互聯網機制挖掘的思考:
第一個是用戶的個性化升級,與其的生活行為,通過移動互聯網創造價值。第二點,移動互聯網是非常好的一個雙向互動,不是一個簡單的信息的單項反饋。第三個,是移動互聯網信息的未來“成長能力”,比如說,看到一個建筑物的圖片,在互聯網上難以描述,但可以拍下來,通過移動互聯網去搜索。
而另一位,易觀國際首席分析師李智,則是通過數據,對移動互聯網“美好”未來的唱衰,或者說這種“美好”需要比預期更久的時間才會到來。
首先是市場規模,她表示到2012年,移動互聯網3億用戶所產生的市場規模不過是1000多億,如果再進一步細分,其中20%以上的盤子被運營商分走了。而在移動互聯網不斷攫取PC領地的同時,其廣告規模甚至不足可憐的50億。至于電子商務,盡管今年交易可以達到1500億,較去年翻番,但實際上貢獻是僅僅流水的交易額,企業從中獲利頗微。
此外在其制作的移動互聯網生態圖中,可以看到對于移動互聯網關鍵的角色中排名第一的居然是VC,其次才是用戶和廣告。這也從另一角度揭示了為何移動互聯網在高用戶下,只能產生低收益——因為在流量賣不出去的情況下,有95%的支出由VC買單。
另外一個大的問題,就是在用戶流量上,傳統企業會覺得流量兇猛但“不靠譜”,但在屏幕較小的移動互聯網中,對用戶造成的卻是騷擾,甚至廣告根本就沒有立足點和體量供商家購買。
可以看出唐彬的“反向思維”這是由移動支付思考中,反推出的移動互聯網價值,和個性化服務方案。而李智的“反調”則是通過移動互聯網的埋單者,以及未來移動互聯網的分羹辦法,來思考美好未來的距離。
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創業者,如今仍有許多產品的摸索在執著于自身產品的世界中,在探索的路上,他們在反復增強和放大自身世界中所產生的理論和經驗。跳出自己的圈子去看一看吧,也許哪里才是我們更多值得出發的思考點。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