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排名的地方就有江湖。
刷榜瘋狂生長,有人視為“移動互聯網里的地溝油”,有人卻雄心勃勃要把這門生意做大。
在北京市海淀區北五環外一處創業園區的舊辦公樓里,記者見到冉耀宇,30多歲,身材微胖,看起來精明卻不失熱情。走進一個滿是積灰和碎磚塊的隔間坐定后,冉耀宇在辦公桌上翻出了他的名片遞給記者,并強調:“頂當互動,刷榜行業的領跑者和祖師爺。”
冉耀宇是頂當互動廣告有限公司的核心創始人之一。頂當互動在2009年注冊成立,最初只是一個五六個人的小作坊。做刷榜之前,一直在做網絡營銷,包括在論壇發帖灌水、寫企業軟文、在電商平臺上刷好評等,也因此積累了眾多客戶資源。
“我們其實也有一些陽光的廣告業務,但是當時PC端的正規廣告代理,毛利不到20%。而做刷量業務的毛利可達40%-70%,所以這是我們最初主推的業務。”冉耀宇說,2010年之前,其PC端刷量的業務銷售額一年達8000萬到1.2億元。但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PC端的銷售額和利潤都在下降,到2011年其業務下滑了40%。轉型勢在必行。
隨著蘋果2008年推出應用商店,冉耀宇和他的團隊接觸到越來越多應用軟件。他們發現這些APP在推廣時各大榜單的排名起了關鍵作用,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下載量。
2010年頂當互動開始嘗試APP刷榜業務。“剛開始,很多公司比較抵制。”冉耀宇說,“我們拿自己開發的應用軟件的刷榜給他們看,看完后他們開始嘗試小金額的操作,嘗到甜頭后開始簽一些合作。當時的客戶數雖然很少,但是毛利很高,能達到80%。我認為這個談不上道德范疇,這就是一種商業操作。”
三萬殘聯編外人員
刷榜是“勞動密集型”業務,人力成本占整個運營成本的30%—40%。
很快,冉耀宇發現“小作坊”式的操作無法持續,“我們沒有名氣,很難贏得客戶信任,結款上也出現很多賴賬”。因此,2011年6月,頂當互動合并了另外兩家在互聯網上刷流量的工作室,開始公司化運作,“我們是可以開發票簽協議的,正規向國家納稅”。
規模化之后的頂當互動以App Store刷榜作為公司的主要業務,配備了6個核心技術人員,另外負責監控和調節系統的運營團隊有6到7人,負責客戶的銷售團隊有2到3人。目前,頂當互動的刷榜業務核心團隊有20多人,在冉耀宇看來,刷榜是一種“勞動力密集型”業務,其中人力成本占整個運營成本的30%—40%。
頂當互動在核心團隊之外建立了將近3萬多人的編外團隊。“我們的編外人員是全國殘聯的資源,從2009年開始就陸續在積累。他們剛開始接一些投票業務,網絡水軍和微博的業務,分布在全國各地。”對于這部分編外人員,冉耀宇稱有專門的ERP系統進行管理。實際上,每個兼職人員按照每個月的業務量來算,平均收入僅為1000到3000元錢。
除去人力成本,還有50%—60%的賬號和銷售成本,以及10%—20%的壞賬。硬件則被冉耀宇算在公司成本里,不計入具體項目,其實硬件基礎都是從2009年開始做刷量時積累下來的。因此,做刷榜的實際成本并不高。“有人、電腦、服務器、VPN賬號、IP和銀行卡,刷榜就是流水化操作。”
在冉耀宇看來,規模化運作,更重要的是為了結款順利,也讓刷榜業務看起來“更可靠”。他還請了專門的律師事務所來做法律咨詢,與客戶簽訂保密協議,如果泄露了客戶信息,公司需要賠償10萬元。“打死也不說”是刷榜行業固守的職業道德,刷榜公司都拒絕透露任何服務過的客戶名字。
對于刷榜可能帶來的下架風險,冉耀宇卻有意輕描淡寫。根據頂當互動的刷榜合同,如果有應用因為頂當的刷榜業務而被下架,公司將賠償100萬元。“我們跟蘋果有溝通,如果蘋果下架我操作的產品,要對我進行賠償,所以我們才敢肆無忌憚地這么操作。”
目前,頂當互動的累積客戶超過300個,月銷售額達500萬—600萬元。由于競爭越來越激烈,現在刷榜業務的毛利開始降低。“最開始榜單前10名能賣到4萬元以上,現在前10名能賣到2萬元已經很不錯了,但即便這樣我們還是有利可圖的。”冉耀宇說。
蘋果排名規律可循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蘋果不管怎么變化,總有規則可循。
老孫是一個密切關注刷榜動向的互聯網從業者,他在微博上的賬號@AppStore刷榜那些事兒備受關注。他用一款叫APPFigures的軟件天天監測國內APP應用的排名曲線,曝光過很多開發公司。他視刷榜為“移動互聯網里的地溝油”,并稱如今中國區榜單的前50位至少有一半在刷榜。
刷榜在技術上其實沒有難度。登錄一個蘋果iTunes賬號,在應用商店進行下載,然后更換計算機IP地址換另一個賬號再進行同樣操作。由于在美國區注冊需要綁定信用卡,在中國區不用,因此中國區賬號很容易泛濫。
如果同一個IP地址下載過多的應用和做過多評價,蘋果就會認為這個IP有作弊嫌疑。所以,刷榜的關鍵是擁有多個iTunes賬號,刷榜時更換不同的IP,而采用VPN更換IP是個省時、省力的做法。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