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就是個連續創業者:試水本地化熟人社交網絡
安卓航班網是國內排名前三的Android垂直技術社區,社區擁有大量的高質量開發者資源。但安卓航班網并不是范俊飛的第一個創業項目,他大學時受到Facebook等社交網絡的啟發,創辦了本地化的高校社交網絡ConnectionWe(聯系我們)。在做ConnectionWe時,范俊飛就擁有了很好的運營思路,而這也為后來安卓航班網的成功打下了基礎。
ConnectionWe采取的運營思路和國外著名的社交應用Path類似,ConnectionWe采用熟人邀請制,用戶邀請朋友注冊,需要向好友發送手機短信,短信中包含了邀請碼和網址——這種單維度的,依靠已有熟人聯系方式(手機號碼)的邀請制度,符合熟人社交網絡的建立基礎。而后來的成功也證明了范俊飛運營思路的正確,ConnectionWe切中了本地院校熟人社交的需求,上線短短一個月就積累了數千的用戶,而且由于是熟人社交圈,用戶活躍度非常高。
范俊飛笑言,他的產品思維和張小龍一樣,因為他在2011年2月建立ConnectionWe的社交模式,與現在朋友圈的社交模式如出一轍。都是用熟人聯系方式(手機號碼,QQ號)建立社交圈,形成熟人社交網絡,并且隔離社交維度,ConnectionWe上如果是共同的手機好友,都可以看到同一條短信,如果不是共同的好友,這個短信就是單一的——就如同現在微信的朋友圈如果兩個用戶互相不是好友,就不能看見互相朋友圈留言一樣。
但由于政府對高校社交網絡的嚴格審核,以及黑客攻擊致使大量數據丟失等問題,ConnectionWe還是關閉了。
創立安卓航班網
雖然心血之作ConnectionWe上線僅僅兩個月就倒下了,但是范俊飛很快就找到了下一個新起點——安卓航班網。ConnectionWe的經歷讓他認識到了垂直社交網絡的力量,而當時還是一名計算機工程專業大三在校大學生的他,決定做一個技術社區。此時正是2011年初,正是Android手機正式爆發的一年,相應的開發者也從傳統的javaEE開始轉向Android開發,那個時候他自己也從事Android開發,開始了解相關開發者社區,發現安卓技術垂直社區中沒有幾家在做——所以他決定切入這個藍海市場。
技術社區從無到有的建立過程
安卓航班網早期的定位是綜合社區,第一版想得較多,集門戶、社區、應用市場、安卓導航為一體,由于初期定位不明,大而全的想法使得網站優勢不突出,發展較為緩慢,而后范俊飛決定往“小而美”的技術社區方向發展。
范俊飛開始尋找社區細分定位,他發現對在2011年年初,對于計算機相關的大學生,當時Android開發慢慢走近他們的視野,學習需求非常強烈,所以當時他決定定位一個更加年輕化、垂直化的開發者社區,針對大學生的開發者服務。設定好準確的定位之后,安卓航班網的推廣思路也逐漸清晰——找準大學生積聚的地方進行推廣。
他開始在人人網上尋到幾個人氣最高的Android開發的小組,每天到小組中分享開發教程,慢慢的變成了小組的組長,社區的人氣也隨之增高,當時有效會員增速為300人/天,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不到3個月的時間會員突破5000。此后,由于每天信息量速度和維護力度的增強,他開始招募團隊,更多的是以無償志愿者的模式操作,慢慢的從1個人發展到9人,其中有同學、學長、學弟、學妹,還有行業從業者——一個分工明確的團隊就此誕生。
團隊的內容工作主要劃分成兩類
1.由于網站需要優質的教程來源,所以有專門編輯做優秀開發者教程寫作的搜集,主要集中在國內知名的綜合開發者社區的開發者博客,比如CSDN、ITeye、博客園。
2.還有另外的編輯專門去掃優質的開發內容,最后一部分編輯做優質開發內容的總結,相當于二次編輯。
他們的策略是每個文章或者帖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各個優質的開發系列教程中,只有系列教程才能讓菜鳥系統性的學習,事實證明這個策略是對的,半年時間網站開發者破萬,同時組建QQ群,慢慢的積累了20個開發者QQ群,總計開發者5000人左右。
1
在積累了一定量的用戶之后,范俊飛決定再次推進社區的運營策略,從開發者需求角度出發。雖然是做社區,但是他不以流量相關的工作為主導,因為他覺得那樣對于開發者和學習者來說找資料會很盲目,其實也很費時,應該以開發者需求角度出發。他用互動模式來達成“滿足開發者需求”的社區發展方向,其策略是:社區、傳播渠道、反饋系統Cye.com.cn。
社區是優質資源的聚合地,反饋系統是互動的入口,即開發者需求的表達,開發者從反饋系統表達需求,然后社區編輯通過需求來從互聯網尋找優質開發資源,然后通過QQ群、社會化媒體進行傳播,打造從需求出發一個互動開發者社區的模式。最終,安卓航班網再一次完成了轉身,成為了一個以開發者需求為出發點的社區。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