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互聯網創業起點在2006年,那時候似乎是網絡自由創業的年代,身處三線城市,實體店商家還很少配有電腦,但是家庭寬帶確已經普及開來,上網對于三線城市還是一種時尚,網上花幾百元買個普通小網站代碼,申請個域名買點空間就可以對外營業了。
記得那時候沒有監管,更沒有備案的概念,互聯網的創業環境還是比較寬松的,當地同時冒出不少各種領域定位的網站,比如XX汽車網,XX二手貨網,大部分往往是一個發布文章類的網站加個動網BBS模塊。開始我們網站定位團購,就叫XX團購網(現在想起來取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當初大家的目光都不遠,更沒想過將來是否要走出去),模式也很簡單,找一些當地稍微有點意識的商家談好一個促銷內容,當然是有了銷售額才能收取到活動策劃費。網上發布CYE活動內容(包括折扣信息等),客戶在指定時間參與并能享受折扣,這種全新的營銷模式(那個時候作為三線城市還是很新奇的)很快吸引了一些年輕群體,成功舉辦過幾次活動以后,當地報紙媒體也做了報道,我們通過BBS進一步了解會員流商業需求,慢慢的,將團購產品內容側重在建材領域,主要原因在于,建材產品往往貨值比較大,價格并不透明,客戶對建材品牌認知度都不高,每次活動擁有幾萬十幾萬交易額都是很正常的事,我們收取到相應活動收益也挺滋潤。
期間不慍不火的走到2007年,一件特殊事情改變了網站,我們從一位經銷商口中了解到杭州有家網站在酒店做集體建材砍價模式很火,網站人氣很高。很快我們直接以消費者身份前往參加觀摩,一進場,就被現場擁擠熱鬧的氣氛震撼住了,6-700位客戶在臺下和主持人一起參與砍價,盡管在我們看來有演的成分,但是消費者下單體驗確實很刺激過癮,占到便宜的感覺被無限放大,支付定金免退原則在建材行業來說算是前所未有的,現在看來這種模式算是O2Q比較早的成功實踐了,網站發布活動收集報名信息,現場幾十個品牌砍價,網站工作人員收取定金,客戶通過網站BBS交流活動心得傳播活動口碑,整個流程相當通暢。
很快,我們把這種方式也帶回當地,那幾年是裝修高峰,相比傳統建材經銷商多年雷打不動單打獨斗促銷方式,當地裝修群體特別是年輕族很快接受這樣活動形式,活動口碑很快在待裝修戶里流傳起來。活動越辦越成功,每次活動我們都做了改進,從開始商家收取定金(我們只收取活動策劃費用),到后來衍變成為網站收取定金(每單定金已到1000元),然后根據客戶實際交易金額數量按照5%收取返點。為了將閉環做的更加完美,我們還設計了這樣流程,網站增加了會員積分查詢系統,每個經銷商開通賬號密碼,將團購客戶消費完成總金額輸入,系統自動按照比例計算成積分,網站根據經銷商輸入金額將收取定金扣除返點返還商家,因為客戶端輸入會員號可以查看自己每筆交易金額和累計積分,根據積分多少可以申請和網站兌換相應價值的禮品。這種客戶要積分,商家要活動定金,網站要返點的三方制約將流程做的相對比較閉合,網站的平臺作用比較好的凸顯出來。
那幾年是網站發展黃金期,我們更換了更大的辦公場所,員工也增加到近二十人,擁有專職美工,程序員,業務員,財務等。因為與當地建材商擁有強勢合作關系,還單獨承包本地會展中心舉辦三屆建材博覽會,每次展會能吸引150多家商家參與,幾十萬參展會亦是網站另外一項收入支柱。平時盈利主要來自首頁廣告和活動返點,以及不少的活動定金資金沉淀,和現在美團之類的團購網收益方式類似,差別只是規模。另外由于身處三線小城市,當地政府時不時有類似項目扶持等傾斜政策,每年申報一個項目(項目內容可以做實做虛,只要網站在當地有一定名氣和影響力,項目本身是否可以執行就不是很重要了),都能拿到十萬以下的項目扶持資金。
這樣的好景一直到2010年年底,國家對房地產行業進行調控,房子開始滯銷,造成新房裝修率也直接受到了影響,客源減少以及客戶對砍價的新鮮勁也開始喪失,包括淘寶網風生水起,建材價格透明度日益明顯,現場團購砍價模式開始沒落,造成活動氣氛和成交量銳減,網站成長開始停滯。
經歷了多年的磕磕碰碰,我和合作伙伴經營理念產生的分歧也越來越大,本人一直想將網站往純線上轉型,數年如一日維護BBS經驗以及設計會員積分兌換閉環流程,認為多年培養客戶黏度已經養成,必須鞏固建材活動效果基礎上持續發展將客戶流量往普通休閑消費轉移,增加長尾效應,但是合作伙伴因為出身自傳統營銷行業,更傾向擴大線下經營種類比如為商家做廣告活動策劃,承接網站來增加團隊收入。理念不同加上其它因素讓我萌生退意,最終在2011年下半年對方同意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后,我離開了曾今一手參與創建的團隊,出來后沒什么特別大的心情起伏,只是感覺很輕松。
5年多的創業經歷發生了很多很多故事,挑了很少一部分說起,但是這些歷程應該也有很多地方網站成長的影子,出來后在兩家公司做過營運工作,現辭職在籌備新的項目在做籌備工作,出發點很簡單,就想純粹些,做個能簡單實現一個實用功能的垂直型項目,再不走之前大而全的路子,而只想走自己的小而專。
去年年中,之前同事口中了解到原先伙伴又投入做萬家模式(2012年比較火熱的返利網站),6月網站被政府關閉,所有類似網站都定性為傳銷性質,資金凍結,自己慶幸算逃過一劫。
回頭來看這幾年互聯網環境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網絡資源越來越向巨頭靠攏,地方網站擁有的優勢往往在于: 1 先入為主,苦心經營當地市場,擁有豐富內容的BBS,這些內容是外來網站無法復制,當然這種優勢有時候也是劣勢,就是異地復制也很困難。 2 與當地經銷商有緊密聯系的業務團隊,這些是外來網站短時間內都不太容易組建和協調的,靈活多變的線下活動安排都是我們的特色。
2012年是全國團購網站大起大落年,但是對于我們三線城市來說,從今年開始這樣的網站才開始熱鬧起來。由于起步門檻低,本地多家團購網站與外來美團等又開始正面沖突了。記得當初離開網站的時候我和伙伴有過多次爭論,我比較反對上這樣團購項目,認為其收益低,門檻低,如果全國類團購網站向第三線城市擴張,敗局已定。當時我堅持下,項目也擱置了。不過去年年底,我伙伴也加入這次團購大戰中去了,現在看來勝算很少,應該都在虧損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