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獵聘網
之前寫了一篇吐槽獵聘的文章《獵聘網,別以為你穿了馬甲我就不認識你》,也許說話太直接刺痛了人家脆弱的小心臟。后來,獵聘網開始史上最大的調整,嚴控獵頭資質認證、限制獵頭發布職位數量、限制下載簡歷數量、優化推薦職位的精準度。
不得不說這些調整短期內會犧牲不少的PV、UV,但是從長遠看,這些調整會優化用戶的用戶體驗,有助于更好的沉淀優秀人才數據,真正增加獵聘的核心競爭力。
獵聘網的優勢很明顯,解決了51job和獵頭業務之間斷檔的年收入10-20W求職者的招聘需求。10-20W的求職者數量還是非?捎^的,而且在人往高處走思想的影響下,伴隨著獵聘網大筆廣告宣傳下知名度的提升,它會逐漸侵蝕51job、智聯招聘現有的用戶群體。對習慣了只從51job、智聯招聘網站投簡歷的求職者到可以有獵頭主動推薦職位,這種變化還是挺有吸引力。從這角度上講,獵聘網有可能顛覆51job和智聯招聘。
獵聘網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更有效的管控獵頭,減少獵頭發布虛假職位的數量,聚集優質獵頭資源,從而提升用戶體驗、沉淀更多優質人才數據。
互聯網招聘到底該怎么玩?
1、50億&1000億你選哪個?
想要釣大魚,就要去最大的池塘。51job、智聯招聘更多滿足了企業中低端的職位需求,賺的是辛苦錢,一整年忙前忙后才入賬40-50億。中國獵頭市場一年有900-1000億的市場規模,獵頭輕輕松松拿走了這最肥的1000億的蛋糕。
和51job、智聯招聘搶飯碗,切入50億的中低端市場。還是想打土豪分田地,進入獵頭1000億的市場。這個你要想清楚!
2、加入獵頭的商業變現
傳統互聯網招聘的商業模式是賬號收費、廣告收入、下載簡歷收費的三板斧,人均ARPU不高。
要最大化的提升人均ARPU,就一定要加入獵頭變現的方式。舉個簡單的例子,1個年薪30萬的人,通過獵頭業務最低可以收費6萬,而下載一份這樣的簡歷僅僅只要花10塊錢,獵頭的收入相當于簡歷被下載6000次。
3、線上思維和線下思維的融合
線上思維,重視用戶數量、UV、PV,忽視用戶質量。線下獵頭思維,重視用戶質量,但是速度和規;
招聘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用戶質量是關鍵。如果僅僅是重視用戶數量、UV、PV,沒有沉淀優質的用戶。企業不買賬、商業變現難、最終落得個賠本賺吆喝。
所以,招聘產品的設計、運營、商業變現等,要兼顧線上思維和線下思維的融合,找到一個質量和速度的平衡點。
4、大數據下的精準匹配
目前的招聘產品,都還沒有實現真正的精準匹配。不管是訂閱職位、還是職位推送,都是基于行業、職能、職位幾個簡單的標簽,做粗放型的職位推送。
求職屬于非頻發的需求,這樣的特性造就了用戶登錄頻次不高,用戶黏性弱的特點。求職又屬于目的性很強的需求,因此只有精準有吸引力的職位推薦,才能增加用戶的登錄頻次和黏性。
要實現真正的精準匹配,要做的不僅僅是讓用戶輸入求職意向或者訂閱職位條件。而是要實現對簡歷進行文本解析,基于大數據處理精準的定義簡歷的行業、職能、職級標簽,通過算法實現簡歷和職位的精準匹配。
互聯網招聘行業的顛覆和變革的大幕才剛剛開始,好戲肯定還在后頭。1000億的市場,競爭才剛剛開始,為什么不來掘金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