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由于此次征求意見稿大幅度提高了對數據統計有效性的要求,需要的投資也會大幅度增加,“當然,以目前國家的財力,投資多少并不是最主要的,關鍵是能夠獲得具有代表性的監測數據。”知情人士表示。
國內企業差距在哪?
政策推動帶來機遇,但非國產設備唱主角,國內企業在關鍵元器件、核心技術研發上有很大差距
此次《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修訂,給環境監測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劑,國內外企業正在摩拳擦掌。
國內知名的環境監測儀器提供商先河環保在其2010年年報中,對市場發展趨勢做出了這樣的判斷:環境監測行業受國家政策影響較大,國家財政撥款占行業采購額的50%以上,“十一五”期間是國內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發展最快的階段,年增長率在30%以上,預計“十二五”環境監測行業將保持平穩增長,年增長率將保持在30%左右。
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盤雨宏表示,目前非國產的PM2.5檢測設備的市場占有率超過70%,這可能不利于國內企業參與競爭。他認為,未來在設備采購上,政府采購通常會傾向于國內企業,而大型企業采購可能很少考慮國內企業。
來自市場研究機構的進一步分析指出,未來的另一大監測市場是排放污染物的工業企業,這部分市場遠比環境質量監測設備的需求量要大。民生證券分析師就表示,污染排放總量控制和工業監控加嚴,將促進工業污染源監測設備推廣和應用,據測算,到2015年工業污染源在線監測設備行業的產值將超過100億元。
徐虹認為,目前我國監測儀器行業正在蓬勃發展,一些常規監測技術和產品已經接近國際水平。但是在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系統方面,尤其是像PM2.5這種高新技術方面還有很大差距。國內的環境監測儀器企業中,銷售額在1億元以上的企業約有10家左右。
她坦言,新標準的推行會帶來一個新的、快速增長的市場。國內相關企業需要參照國家制定的技術路線,結合自身特點找到適合的產品。
謝劍鋒也認為,我國監測儀器行業企業發展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同國外先進儀器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在許多關鍵元器件生產、核心技術研發等方面還有欠缺。“環境監測重要的技術物質保障是環境監測技術裝備,核心是監測儀器設備。目前,雖然建立了相應的監測方法標準、監測技術規范和儀器技術標準,但很大一部分關鍵儀器設備仍是國外公司處于領先水平,并有一套服務體系。國內企業要同國外儀器廠家分一杯羹,應在有關管理部門組織下,同技術研發部門和應用部門進行合作。”同時,環境監測部門還應加強技術人員的業務能力培訓。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