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作為發展中國家第一個國家層面專門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性基金——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以下簡稱“清潔基金”)啟動運行。
五度冬去春來,一片幼小的樹苗,如今,已經蔚然成林。
依靠財政部黨組的親切關懷,按照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財政部門要按照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要求,創新機制,豐富手段,大力支持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要求,得益于基金審核理事會和基金管理中心戰略發展委員會的正確指導,借助于國際機構、各兄弟單位和地方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清潔基金全體同仁目標一致,同心同德,充分發揮才智,努力貢獻力量,實現了業務工作的良好開局。
談節能,言低碳,在解析應對氣候變化這道大課題面前,清潔基金銳意創新,從戰略高度布局,從具體項目做起,由點到線,由局部到整體,一套科學而富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思路越來越清晰。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說:“建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是一項創新性的工作,基金將在各個領域,從不同層面支持國內應對氣候變化事業。”
5年來,清潔基金確保了清潔發展機制項目減排量國家收入應收盡收。截至2012年底,已累計完成了1832筆國家收入收取工作,減排量國家收入達到120億元人民幣。
自2010年9月《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管理辦法》頒布以來,短短兩年時間,清潔基金已在全國超過一半的省份開展有償使用項目近60個,投資近30億元,支持有利于產生應對氣候變化效益的產業活動。同時,基金贈款投入已達4.95億元,支持應對氣候變化政策研究、市場機制培育、能力建設和公眾意識提高等領域的100多個項目。
財政部部長助理鄭曉松說:“清潔基金的宗旨是貫徹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政策方針,配合財政主渠道,發揮種子資金撬動作用,引導和帶動更多社會資金共同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氣候司司長蘇偉說:“清潔基金為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清潔基金始終秉承支持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宗旨,積極支持和幫助地方企業落實國家和省市“十二五”發展規劃、實現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清潔基金支持的領域涉及節能、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開發利用、相關裝備制造業等。并已與陜西、江西、河北、山西、江蘇等五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以清潔發展委托貸款為開端,開展低碳融資戰略合作。
世界銀行中蒙局局長羅蘭德先生說:“清潔基金充分利用國內資源為全球事業做出貢獻,樹立了支持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良好典范。”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謝里夫先生說:“亞洲開發銀行很高興繼續支持清潔基金的事業,這一創新氣候融資機制推動了低碳發展和清潔技術的開發。”
清潔基金始終重視理論研究,強調制度建設。據易碳家雜志了解到,以《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管理辦法》為龍頭,五年來制訂了業務管理、風險控制、資金管理、機構運行等方面的60多項管理制度,形成了比較規范而健全的內部管理體系,確保了基金的規范管理和高效運行,做到業務開展,制度先行。靠制度規范基金運營,防控廉政風險,保護干部隊伍,發展基金事業。
國內外的優秀經驗,是清潔基金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清潔基金出版并撰寫了關于氣候變化資金機制、歐美氣候變化政策追蹤、碳減排評估、碳市場及清潔發展機制等方面的書籍和專題文章多篇,同時,也為基金業務的長遠發展進行了必要的智力儲備,并起到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談判工作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持的作用。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黨的十八大報告,從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再次明確了節能環保、低碳發展的重要性,將清潔基金的發展之路再拓寬拓展。
心系國家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艱巨任務,在財政部黨組的正確指導下,清潔基金兼顧國內國外,秉承市場原則,五年磨一劍。“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雖然,我們僅僅羅列了基金工作的大事記,勾勒了基金工作的粗線條,但是,再豐富的經歷、再精彩的所為,都已成為了過去,留待清潔基金全體同仁的,不是回味,而惟有繼續向前、向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