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貝卡:從貿易投資到生產落地
2000年,一次非洲之行,河南瑞貝卡公司董事長鄭全有發現,這是一個巨大市場——尼日利亞的大街小巷布滿了買假發的攤點。
這個早就已經把兩只腳踏出國門的知名發制品公司,業務遍布全球,北美、歐洲市場對其認可度極高。鄭全有的這個發現直接促成了瑞貝卡將觸角伸向非洲大陸。
調查發現,黑人的發質彎曲,不易長長,他們對假發的需求量極大,非洲是世界上潛在需求量最大的消費市場。
很快,進軍非洲的戰略被確定下來,2000年12月,瑞貝卡時尚(尼日利亞)有限公司在尼日利亞拉各斯注冊成立。
針對不同的市場,瑞貝卡選擇了不同的進軍方式,在北美,他們主要以接受OEM訂單為主,而在非洲,瑞貝卡則決定起用自有品牌。
尼日利亞的瑞貝卡公司下屬5家分公司和一家工廠,擁有工藝發、化纖發、女裝假發和大辮等四大NOBLE品牌系列產品,以尼日利亞五大銷售公司為基礎,依托西非共同體自由貿易區,產品銷往加納、貝寧、多哥、塞內加爾等西非國家和中非共和國,以及乍得、尼日爾、喀麥隆、加蓬等臨近中非國家。
“做正規貿易,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并為當地帶來稅收和就業。”瑞貝卡內部人士說這些是其在當地扎根并且生存下來的重要因素。
很快,非洲市場成為瑞貝卡在國外增長最快的市場。而因為瑞貝卡的發展,其總部所在的發制品生產基地河南許昌,也有100多家相關企業被帶動起來。
與歐美市場和國內市場相比,非洲市場的銷售模式并不復雜,瑞貝卡的初期導入異常順利。大批發的銷售模式讓瑞貝卡的銷售人員恍若回到上個世紀90年代的感覺。
他們很快與當地代理商建立了良好的關系,通過這些代理商,產品很快銷售到市場上,并且獲得當地消費者的認可。
2000年~2005年,瑞貝卡在當地一路暢通無阻,貨到即被代理商訂購一空,競爭對手的力量顯得并不那么強大。但到了2005年,情況開始出現變化。
更多的發制品生產商進入到非洲市場,僅中國企業就有30多家。瑞貝卡首次出現庫存。
而根據許昌發制品協會的統計,當年僅是許昌的發制品生產商就將5700萬美元的產品發往非洲,回籠資金僅3000萬美元,其中瑞貝卡收回的資金達2700萬美元。由此可見,一些企業在當地經營并不理想。
瑞貝卡并不打算因此采取低價策略。早已在中高端市場站穩腳跟的瑞貝卡,在資金和技術上的競爭優勢明顯。
2004年正式投產投產的瑞貝卡尼日利亞工廠使得其由單純的貿易投資轉向了工業化生產。而由此也將帶來整個產業鏈在當地的完善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