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這是一個失衡的世界。“我們被過分領導,而被管理不足。”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指出,由于企業領導人的特權和貪欲,在許多社會中政府、企業和公眾社群三足鼎立的平衡被打破了。要使社會重歸平衡的良好狀態,尤其需要打造并發揮社群力,把企業當作社群來重建。
亨利·明茨伯格是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管理學院的資深教授,被世人譽為最具原創性的管理大師和當今世界最優秀的一個戰略思想家。
1973年,亨利·明茨伯格教授出版了第一本書《管理工作的本質》(The Nature of ManagerialWork)。他系統地觀察了5位首席執行官每天管理工作的內容,做了相關的實證研究,閱讀了大量文獻,在此基礎上開創性地揭示了管理者所從事的三大類別管理活動,以及其中的十大工作角色。這本書一舉奠定了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大師的地位。
領導太多,管理太少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至今仍然沒有完全恢復元氣。危機發生不久,亨利·明茨伯格教授就敏銳地指出,危機的根源不是金融的或者經濟的,而是管理的。“太多的公司‘領導人’一直都在為了獲得速成的業績成果而把自己的企業變成垃圾,而不是管理它們以獲得持續發展。”“我們一直所謂的金融危機實際上是一場管理危機。”
在他看來,美國商界流行的這種領導方式是“英雄式領導(Heroic Leadership)”。英雄式領導者制定宏大的戰略,做艱難的決策,勝利完成龐大的CYE并購,同時毫無顧忌地享受大規模裁員。他們一馬當先,遠離并漂浮在棘手的但是至關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流程之上。
“我每天都會聽到這樣的故事:不做多少管理工作的CEO們宣布各種業績目標,卻讓做真正的管理工作的某個人去完成這些目標。”亨利·明茨伯格教授批評這種領導者,只會坐在辦公室里發布這些目標,然后要求別人去實現,而不是腳踏實地,幫助提升績效。“高管們不清楚企業當下的實際運營情況,因此員工們也不在乎企業到底發生了什么。這是何其巨大的管理失敗!”
這正是美國次貸危機的“罪魁禍首”。在那些所謂藍籌的金融機構里,高管制定業績目標,讓手下的經理們去達成目標。假設你是其中的一個經理,你被告知:要么完成目標,要么滾蛋。然后那些次級貸款債券不期而至,你會怎么做?
“我的領導都由于怕麻煩不想出力做管理工作,我為什么在乎呢?”亨利·明茨伯格教授一眼看穿你的心思,“那些專家,那些媒體,更不要說董事會及其發放的高額紅利,都清清楚楚地表明CEO就是公司。我算老幾?而且,我的同事一批批地被裁掉,我實在沒有時間考慮次級貸款債券的風險問題,所以我把它們全部買下,至少下一個季度的業績報告會好看些。”
亨利·明茨伯格教授抨擊的英雄式領導,風行于市場經濟最發達的美國。可是放眼全球,放眼中國商界,何嘗不是如此呢?
脫離企業實際、殺傷員工情感的英雄式領導浪潮之所以如此洶涌,亨利·明茨伯格教授認為主要原因在于,多年以來理論界和實務界區分、放大、鼓吹了領導者(或“領導”)與管理者(或“管理”)的差異。領導者是“做正確的事情”的人,管理者則是“正確地做事”的人。
在這種區分下,領導者制定目標,激勵團隊合作,具有長期的戰略眼光,打造信任;管理者負責執行。可是,“如果領導力是關乎激勵團隊合作,那么你的公司里股權是如何分配的?如果領導力是關乎長期眼光,那么這些股權中有多少已經在短期內兌現?如果領導力是關乎打造信任,如果員工真是你的‘最偉大資產’,那么近年來已經有多少這樣的資產被掃地出門?而這在留下的員工中間又產生了多少信任呢?”亨利·明茨伯格教授反問。
在他看來,對領導和管理做如此切割,讓越來越多的人相信,領導在一定程度上是脫離并優于管理的。領導者也自信擁有優越的特權。“這種觀點只會孤立處于領導崗位的人,因而破壞組織內部的社群集體感。”各種組織中的小社會于是失去了平衡。
企業領導者不僅堂而皇之地行使“領導”的特權,而且,在經濟學家所信奉“貪婪有用”的信條助推之下,其貪欲也膨脹起來,控制了整個社會。在亨利·明茨伯格教授看來,本應由政治力量組成的政府部門、經濟力量組成的企業部門、社會力量組成的公眾社群部門三足鼎立的社會平衡狀態,就這樣被打破了。
英雄式領導的背后,隱藏著一個假定:每一個存在問題的公司,都需要新的、更多的領導力來解決問題。但是,亨利·明茨伯格教授對此不能茍同,“我認為許多公司已經擁有太多的領導力,他們需要的是更少的領導力,也許是一種更古老的領導力:剛好足夠的領導力。”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