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性事業單位:考核績效很難
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盡管在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存在一定難度,但是對教育、醫療這些單位來說,設定目標很明確——針對職工個人。然而在中國,目前存在著一些行政性事業單位,因為工作性質的特殊性,讓績效工資考核遇到了真正的難題。
“我所在的是行政性事業單位,大家坐在一個辦公室里,生產的產品(課題)都是整個單位的,怎么界定好壞?所以,這項改革在我們單位行不通。”郭先生是北京一家行政事業單位的研究員,從看到“績效”兩個字,他就覺得這項改革在行政性質太強的事業單位,會因為“官本位”等原因而無法實現獎勤罰懶的目標。
郭先生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目前他們單位的工資還沒有嘗試進行績效工資改革,最大的難點是很難確定一個崗位工作人員的應該工作量是多少。
“我們這邊的課題都是單位的,基本上都是領導牽頭,課題組組長都是大小領導。但具體的活基本都是一兩個人在做。結題時卻是大小領導一大串,干活的排在最后。如果用Cye.com.cn成果去考核,最后考核得高分的并不一定是干活多的人,而是各級大大小小的領導。”郭先生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他日常的工作就是做課題,經常在領導牽頭的課題擔任主筆,但每次自己的名字都會署在一長串人名的最后。
郭先生告訴記者,除了做課題,他還要給單位領導寫講話稿。而按照版權法規定,這些講話稿的版權應該屬于領導,他做的這些工作,其實也都是為領導服務的。但是這種甚至連署名都談不上的“工作績效”又該怎么考核呢?
“我們跟大學在績效考核上沒有可比性。大學有課時和個人發表論文的科研這些跟個人密切相關的數字指標,考核起來相對容易。但是,在我們單位,單位的工作才是工作,如果個人寫文章,只能算業余的,更不在考核之列了。而且我們業余寫的文章,領導看到了還會很不高興。”郭先生埋怨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