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概念打入冷宮?
網吧主集體看空連鎖模式,并不是沒有原因的。2003年,文化部曾批準過10家單位籌建經營全國性連鎖網吧,這10家企業大多擁有官方或國企背景,其中包括:中青網絡家園、中國聯通、長城寬帶等公司。然而,時至今日,這些企業開設的全國連鎖網吧大多由于經營不善已經淡出江湖,如今僅活下3家。
上海律協信息網絡法研究會特邀委員、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所兼職研究員趙福軍對此表示,網吧連鎖化在國內之所以發展不起來,根本原因是連鎖網吧企業只拿牌照盲目圈地,而不能腳踏實地塑造品牌。
在成都經營網吧10多年的謝楠(化名)向記者分析了“官方連鎖”失利的原因:獲得連鎖牌照的網吧成為了管理部門重點關注的對象,稍有不慎便成了眾矢之的,但是卻未獲得實質性的政策優惠;而未獲牌照的小網吧卻使用各種“靈活”的手段經營,反而獲得了競爭優勢。例如,光是在繳納營業稅一項上,雙方的差距就可能高達10倍。
“根據市場需求發展自己的經營模式,這才是正道,而不應該從管理的需求出發,以此為依據來建立經營點。”謝楠對記者說道。
“全國連鎖網吧企業與其他規模公司相比,最大區別在于跨省,而這就會涉及各個不同地區的稅務問題,而每個地方的繳稅管理不同,這讓網吧管理者的無法制定每一家分店的財務管理。”張翼告訴記者,目前個人申請單一網吧牌照幾近封路,除非以收購5家當地網吧的形式重新申請連鎖網吧牌照。
實際上,從2009年至今,中國網吧主不得不面對店內基礎設備(電腦)硬件提升成本提高和用戶上網資費無法上調所導致的薄利尷尬。
此外,一位網吧主直言,“被兼并或者被加盟之后,網吧要掏出一筆不菲的合作費,但除了被統一店面裝修和財務系統之外,后期卻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好處。”
“連鎖網吧無法為網吧行業帶來多元化的盈利模式,這極大地打擊了網吧主參與到連鎖模式的熱情。”張翼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