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家電以舊換新試點工作從2009年5月開展至今年12月19日,全國處理企業共接收廢舊家電約2592萬臺,處理約2313萬臺。
這一數量是前所未有的。記者獲悉,在家電以舊換新工作中,環境保護部及時下發了《關于貫徹落實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加強廢舊家電拆解處理環境管理的指導意見》。今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委聯合發布《家電以舊換新實施辦法(修訂稿)》(簡稱《辦法》)更是為《條例》的順利實施起到了催化作用。
據悉,該《辦法》對補貼標準進行了規定,在拆解處理補貼方面,根據拆解處理企業拆解處理舊家電數量給予定額補貼。
“對回收和拆解處理企業進行小額補貼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資金壓力,雖然不能完全滿足回收成本需要,但畢竟是個很好的開始,說明國家重視回收了。”環境保護部污染防治司李博洋博士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
仍有部分企業不知情
《條例》規定了國家建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用于補貼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費用。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進口電器電子產品的收貨人或者代理人應按照規定履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的繳納義務。
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陳剛告訴記者:“在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實施的過程中,由于運費、人工費等費用上漲,作為回收、拆解舊家電的企業從中得到的利潤非常低,主要靠國家財政補貼。《條例》一旦實施,回收拆解企業的生存環境肯定會大為改觀。”
“長虹很早就涉足回收處理工作,并開展格潤再生資源項目。該項目主要處理電視機等五大類廢舊家電,年處理能力200萬臺,目前廠房已封頂。”長虹格潤再生資源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吳章杰告訴記者。此外,TCL、海爾、康佳、聯想等企業都積極參與到回收處理工作中來。
不過記者發現,雖然一些企業積極參與進來,但也有企業慢了半拍。記者致電美的、格蘭仕、清華同方等企業,作為參與家電以舊換新的企業,他們只是答復記者“會按照國家規定做事”,而對《條例》的具體實施情況卻毫不知情,甚至有企業直接回復記者“不清楚具體情況”。
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廢舊電子產品綜合利用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楊冬青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企業反應冷淡一方面是因為目前大家都在關心如何贏利問題,無暇顧及產品回收;另一方面,目前我國的制造業和處理業相互分離,制造企業有些“置身事外”的感覺。
“不過這種情況將會改變,隨著《條例》正式實施,企業必須發揮各自的能動性和負擔相應的責任,‘不知情’不能再是借口。”楊冬青表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