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跌凸顯行業價值
自11月15日以來,上證指數出現了新一輪的調整,呈現二次探底的運行特征。截至12月5日,上證指數整體下跌195.48點,跌幅為7.73%,而家電板塊指數同期跌幅高達11.46%,處于明顯領跌狀態。其中,依米康、桑樂金、小天鵝A、科力遠等個股在本輪調整中的跌幅在20%左右,海立股份、風帆股份、駱駝股份、伊立浦、美菱電器、康盛股份、宏圖高科、雙良節能、青島海爾等跌幅在15%左右。
當然,ST廈華、勤上光電、ST渝萬里等三只個股在本輪調整中逆勢飄紅,成為家電板塊中的三大明星股。此外,蘇泊爾、東方熱電、深康佳、TCL集團、德豪潤達等個股的表現相對堅挺,共有13只家電類個股,跑贏同期大盤。
盡管如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家電下鄉政策退出及全球經濟可能二次探底的負面消息已經在股價上得到充分消化,三季度以來家電板塊的巨大跌幅使得行業投資價值凸顯。值得關注的是,家電行業將因為政策性利好有望帶來主題投資機會:一方面,空調行業內開始討論變頻空調補貼,明年二三季度或能推出;另一方面,照明行業期待LED照明補貼。
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的提高,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刺激家電消費政策的實施,推動了國內家電消費的增長。但進入11年下半年,由于房地產調控等原因,從今年5月份開始,行業利潤增速明顯放緩。有關數據顯示,10月10日,商務部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家電下鄉產品銷售7477萬臺,實現銷售額188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2%和62%。其中,9月份銷售908萬臺,實現銷售額24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0%和67%。截至2011年9月,全國家電下鄉產品累計銷售1.89億臺,實現銷售額4299億元,發放補貼490億元。
長江證券認為,政策退出及房地產限購對行業整體增速影響不大。隨著目前政策刺激邊際效應的逐步減弱,其逐步退出難以對家電行業整體銷量造成明顯的負面影響,相反其逐步退出將使得更加依賴于政策的中小企業逐漸失去政策“保護傘”,從而有助于市場機制的發揮以及行業集中度的再次提升,政策退出對于上市公司來說難言利空。此外,房地產限購對家電行業整體銷量也難有較為明顯的影響,一方面限購政策對住房成交量影響較;另一方面,目前商品房銷量變動對家電銷售相關性影響逐漸降低。
光大證券也認為,未來家電行業進入政策退出期,行業景氣度已經有所下降,這些預期已經在連續下跌中反映。值得注意的利好是原材料價格開始下降,下半年行業利潤率預期將提升。預計在明年二季度隨著一季報的預期差、行業增速拐點向上的預期產生,有望迎來更好的市場表現。因此盡管行業成長性放緩,家電作為中國為數不多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之一,龍頭公司的業績能夠穿越周期,收入利潤持續增長,當前的估值水平已經值得戰略性配置。
行業龍頭受益顯著
在政策拉動下,家電品質升級將加速,那么經營質量的提升將更為顯著,明年盈利能力的提升將更為確定,還有望創下新高。國泰君安表示,家電行業銷量穩健性也更有保障,存在超預期可能;其中彩電銷量受拉動可能更為顯著。節能補貼政策全面推廣,白電企業及黑電企業將普遍受益,其中格力、海爾、美的與海信等行業龍頭受益將更顯著。在“品質升級”的投資邏輯下,推薦家電龍頭格力、海爾、美的,及老板電器、陽光照明與九陽股份。
平安證券認為,短期機會不是很明顯,家電企業的業績進入下滑階段,宏觀面的政策開始微調,政策和業績的博弈使得市場偏向震蕩。中期看,經濟如有顯著回落,家電將迎來較好的買入時機。
可關注三類投資標的:一是,自下而上:美的電器、青島海爾。美的電器看點在于戰略轉型后盈利能力的提升;青島海爾看點在于股權激勵實施后外延式的增長。二是,長期增長空間確定的龍頭:格力電器。在行業增速放緩,各項成本上漲的轉型背景下,家電行業強者愈強的特征將體現的更加顯著,龍頭企業始終是投資的重點,推薦空調龍頭格力電器。三是,房地產相關:2012年,經濟可能超預期回落,會帶來保障房建設的加速,廚電企業對房地產的敏感性最強,可關注萬和電氣、老板電器。
從公布的三季報來看,家電業收入增幅逐季趨穩。第一創業證券認為,長期來看,行業仍然受到更新需求、農村保有量的提高、出口市場增長以及新一輪行業競爭導致的集中度再提高等因素支撐而實現穩定增長,上下游議價能力、競爭力較強的公司更能受益行業的穩定增長,其具備能穩定增長、同時超預期可能性較大,以及具有更高的安全邊際,推薦投資組合為格力電器、美的電器、海信電器和合肥三洋。
從長期成長性角度來看,申銀萬國看好未來成長空間較大的空調行業,以及具有三四線渠道優勢、產品創新能力強的家電企業。從短期業績確定的角度來看,更看好行業增速回升、盈利性上升的黑電行業。推薦受益黑電行業改善與內生驅動盈利改善的海信電器,業績較確定的格力電器,受益冰洗升級及三四線布局較高的青島海爾,中期則看好集團整合能力較強的美的電器,定位高端的廚電龍頭老板電器以及從質量風波中逐漸恢復的蘇泊爾。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