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朱從玖昨天表示,證監會正在制定餐飲行業的上市指引,預計上半年能夠出臺。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證監會此舉與香港證監會今年早些時候的做法十分類似,都是旨在強化特殊行業的信息披露和投資者利益保護,同時保障市場化的發行機制。
餐飲行業由于財務指標有操縱空間、容易偷逃稅款以及食品安全等問題,無論在香港還是內地證券市場都是發行上市的“困難戶”。去年以來,餐飲企業在A股的IPO全線受挫,包括知名企業俏江南也撤回了上市申請。在香港,金錢豹先是謀求上市,后來又轉而選擇了出售給一家私募股權基金。
但是香港市場并沒有卡死餐飲企業上市之路,而是在信息披露上對其予以特殊關照,并在今年1月份出臺了一份餐飲企業的上市指引。
信息披露是中心
港交所的上述指引包含七大關注點:分別是“供貨商、食材來源及其價格”、“同店銷售額及桌/座流轉率”、“現金管理”、“商標”、“擴充”、“定價政策”以及“食品安全質量監控及投訴”。
這七大關注點要求得十分細致,除了一些普遍受關注的重要指標之外,還要求發行人披露如何杜絕供應商“吃回扣”,如何防范員工私吞和挪用企業的現金,如何保證單店的利潤率,如何保障擴張后的門店利潤率,如何保障食品安全等,非常具體和切中要害。
朱從玖昨天則表示,對于餐飲企業的特殊性,證監會高度關注。前一段時間因為正在制定餐飲企業上市指引,所以一些餐飲企業的上市申請沒有往前進行,待指引推出后將按程序開展審核工作。
據朱從玖透露,正在制定中的這份指引主要針對信息披露,證監會對一些特殊性強的行業都制定了指引,目的是把特定行業的特殊風險充分揭示出來,提供參照,便于發行人、中介機構和審核人員把握住行業的重點。
一位投行人士則對記者表示,證監會過去發布指引的特殊性行業和有特殊情況的公司包括: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外資公司、房地產公司和商業銀行等。這些指引其實是一系列的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的準則。
此外,證監會創業板部也曾對媒體表示,考慮到創業板上市公司行業新、模式新等特點,證監會將與深交所一道考慮出臺針對具體細分行業的信息披露指引,以求更好地向投資者反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行業的特殊技術指標。
發行改革再進一步
此次證監會針對餐飲行業發布上市指引,事實上也是發行改革向更加關注信息披露、弱化價值判斷方向邁出的一步。
在2010年的一份指引中,證監會要求保薦人重點推薦符合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的九大類企業,審慎推薦包括房地產、紡織、交運、酒類和食品飲料、一般性服務業等八個領域的公司。
另外,在要求保薦人重點關注的七大類問題(也是導致當年IPO被否的主要原因)中,列在首位的就是持續盈利能力,主要體現為申請人經營模式發生重大變化、所處行業的經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對有重大不確定性的客戶存在重大依賴和存在其他可能構成重大不利影響的情況等。而信息披露類問題則排在最后。
業內對這種在盈利和行業上的把關持有很多不同意見。一是持續盈利能力事實上不確定因素非常多,很難判斷;二是中國仍然是一個制造業為主的經濟體,很多細分行業需要技術改造和升級,發展空間還是很大,“沒有夕陽行業,只有夕陽企業”。
上個月,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在上市公司協會成立大會上表示,上市公司中需要更多諸如零售、餐飲和住宿的消費服務企業,不能因為它們簡單就認為不重要。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