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指紋等人體生物特征信息被越來越廣泛地用于身份證件中。”公安部副部長楊煥寧介紹,目前,世界上100多個實行身份證制度的國家和地區中,有56個在證件中加入指紋信息,包括韓國、印度、巴西、葡萄牙、南非等。此外,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沒有實行全國統一身份證的國家中,有些州或者省也規定了在社保卡、駕駛證等證件中加入指紋信息。
在我國,指紋認證技術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指紋鎖、指紋門禁、指紋保險卡以及計算機登錄等領域。楊煥民介紹,在居民身份證中加入指紋信息,國家機關,特別是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可以通過機讀更加快速、準確地甄別持證人的身份,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利于有效地防范冒用他人身份證件以及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等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那么,在“二代證”中加入指紋,會不會在證件遺失后,個人指紋信息被泄露呢?公安部一名負責人表示,在考慮的身份證中登記指紋信息,是數字化后的指紋特征點,不能夠通過二代證中的指紋特征點來還原原來的指紋圖象,因此,加入指紋后,“二代證”能有效地保護公民的指紋信息安全。
關于保護個人信息被非法泄露的問題,草案提出:“有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對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應當予以保密!
同時草案還規定:“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泄露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未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處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十萬元以上五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早就該將指紋信息錄入身份證了!敝袊泊髮W教授王太元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制定《身份證條例》時,就有專家建議將指紋錄入身份證,但受當時條件和技術限制沒有執行!白C件就是要能和人緊密聯系起來,現在光看照片都不能保證是本人,現在社會很多場合和很多人,你要是沒有證件證明你身份,就不會有人愿意跟你交往,也不能取得別人的信任。”
王太元說,公民的公共信息,依法必須采取,公民必須提供。這首先方便生活,而且能在災害等情形獲得社會迅速的幫助。
至于是否侵犯隱私,王太元認為,其實,與身份證的照片相比,指紋的隱私性更差些。收錄指紋主要是為了方便社會生活,社會治安、便于警察破案等是其中一個小的方面,警方在平時的破案偵查中,也曾采取“秘密提取”犯罪嫌疑人指紋的辦法!叭魏管理都能提高破案率”,其實,通過指紋,能讓警方及時甄別是否犯罪嫌疑人,減少無辜人員的麻煩。
王太元建議,世界上最清晰、最能區分的是人的指紋,在50萬枚以內都不會重復,因此,他建議增加采集血型信息,“這樣更能區分”。此外,針對殘障人士,王太元認為,可以通過出臺相關規定,這些人可以免采取指紋,或者采取身體其他的紋路。
熱議
昨日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了《居民身份證法修正案(草案)》,從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局提供的會議紀要上看,大多委員贊成身份證登記指紋信息,而如何防止個人信息泄露成了委員們熱議的話題,有委員認為,對泄露公民個人信息,而尚未構成犯罪的,處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的行政處罰太輕。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