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將出實招解決創業“四不四怕”問題
現在不少大學教師并非沒有創業想法,但就是難以邁出第一步。究其原因,楊衛澤概括為“四不四怕”。所謂“四不”,即不會創、不愿創、不敢創、不能創。所謂“四怕”,即怕知識產權被侵占,怕原有身份職稱被剝奪,怕技術價值被低估、怕創新產品打不開市場。
“如果不解決好‘四不四怕’問題,那么好的科技成果,就只能拿來寫文章、評職稱了。”楊衛澤說。記者了解到,近期南京擬拿出幾條實招、硬招、狠招,全力解決在寧高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事業、企業單位科技人員創業創新的前瞻之患、后顧之憂。
具體而言,包括破解科技人員離崗創業的身份待遇之憂,允許和鼓勵在寧高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事業、企業單位科技人員離崗創業,3年內保留其原有身份和職稱。借鑒斯坦福大學在職務發明專利從學校轉移到企業時只收取公司2%的股權作為補償的做法,結合南京實際擬調整政策:允許和鼓勵在寧高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事業、企業單位職務發明,按至少60%、最多95%的比例劃歸參與研發的科技人員團隊擁有。
教授、科研人員擔心離崗創業沒身份,沒待遇,在校的大學生同樣也有這樣的擔憂。對此,南京擬拿出新政策:鼓勵在寧全日制高校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凡到南京科技創業特別社區休學創業的學生,在各校規定的最長在校學習時間基礎上可以再延長3年。南京還擬規定:允許和鼓勵在寧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員在職創業或到企業兼職,其收入歸個人所有。一旦實行,這將破解科研人員體制外的收入分配的顧慮。
現場問答
楊衛澤:
不贊成城墻內建高樓
學生:現在一些人在逃離北上廣,南京這樣的城市拿什么留住人才?
楊衛澤:逃離北上廣,其實與住房在內的生活成本有關。而南京正在建設保障房,其中公租房的對象包括,高層次人才和大學生,屆時他們拎包就能入住。怎么吸引人才?實際上,南京的創業企業、研發機構等就需要大學生,創業的氛圍好了,也可以吸引一批創業的人才。
學生:這幾年南京的變化很大,主城內建了不少高樓。在城市高度不斷上升的同時,如何處理好城市建設發展與古城保護、文脈延續的關系?
楊衛澤:我不贊成城墻內建高樓,要控制高樓的數量、高度,維持老城區的風貌。去年我們出臺了《彰顯古都風貌提升老城品質的若干規定》,嚴格控制老城區的高樓高度,到老城外建高樓,從而減輕老城區的人口壓力。這幾年,南京在江寧、浦口、仙林等建了大學城,這其實為老城區疏散了人口,減輕了壓力。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