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北區五里店燈飾廣場內,品種齊全的建材門市遍布整棟大樓,對前來選購建材的市民而言,大家習慣把每一間店鋪的經營者稱作“個人工商戶”,事實上,從去年開始,他們有了一個嶄新的形象“微型企業”主。
在燈飾廣場內經營墻紙和木地板生意的朱世紅就是新興的微型企業主之一,但在她看來,改變的不僅僅是名稱的變化,成為微型企業之后,她切實感受到了政府和銀行支持,以前,她想都不敢想的貸款,竟成為了現實。當然,這得益于重慶銀行專門扶持微型企業的貸款產品微企通。
從彩云之南回家鄉發展
今年已經年過四十的朱世紅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五里店人,20多年前,當她離開家鄉時,五里店正從農村變成了城市開發區,她的身份也從農民變成了城市人,為了謀求發展,朱世紅去了云南,當時,那里的旅游業剛剛興起,她很快在那里融入了旅游創業大軍,見證了云南旅游業的蓬勃興起,在增長見識的同時,她也積累了一定財富。
隨著重慶的直轄,已離家多年的朱世紅決定回家了。經過多方的考察,朱世紅在較場口得意世界租下了一間門面,開始從事墻紙銷售。
“我離家比較早,沒有什么學歷文憑,工作肯定是比較難找,為了生計,當然也只能自己創業了。”朱世紅這樣解釋她回到家鄉的創業之路,但是,憑借著自己良好的口才和人緣,她的生意很快穩定下來,而且越做越好。
她是重慶銀行最早的客戶之一
朱世紅在經營墻紙之初,就把自己經營賬戶開戶行選擇在了重慶銀行,現在看來,她對自己當初的選擇一點也不后悔。
“我算是重慶銀行最早的客戶之一了,當時,他們的名字還叫重慶市商業銀行。”朱世紅說,像他們這樣從事小本經營的人,能存進銀行的現金真不多,而且還要隨時支取出來拿去進貨,可每次到銀行時,工作人員都特別熱情,甚至還有專門的客戶經理為她服務,為她的財務情況提供一些幫助。
如此經常的來往,重慶銀行的工作人員也成為了朱世紅的朋友。“我在重慶銀行的客戶經理是個小伙子,姓向,我們現在已經是好朋友了,他當時裝修房子,就在我這里買的墻紙,當然,我給了他很優惠的價格,后來,他還介紹了很多同事來照顧我的生意呢。”朱世紅說。
搖身一變成微企期待更大發展
3年前,朱世紅得知五里店燈飾廣場正在招租,她到這里實地考察后,便把“窩”挪到了這里,當時,她已經積累了穩定的客戶群,所以生意也一直沒落下過,而且,在燈飾廣場附近就有一個重慶銀行網點,她辦理業務也方便了很多。
墻紙生意越做越成熟,也使得朱世紅有了擴大經營的想法,于是,在去年年初,朱世紅又投資木地板銷售,開始了艱難的二次創業之路。
不久之后,朱世紅得到了一個消息,政府決定大力扶持微型企業的發展,而像她這樣的個體工商戶可以轉變成微型企業了,抱著試一試的心情,朱世紅重新走回了“課堂”,成為了江北區第一批“微企培訓班”學員。
在那里,朱世紅不僅認識了很多同業伙伴,而且學到了很多企業發展的知識,在培訓班里,大家的一致感受是,經營會越來越規范,而且消息也越來越靈通了。
在課堂上,朱世紅了解到,我國的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融資難的問題,像他們那樣的微型企業就更不用說了。“當時,我們還在開玩笑,銀行的貸款普遍青睞有實力的大企業,像我們這樣的芝麻企業,何時才能等到哦。”
令朱世紅沒有想到的是,“幸福”來得太快了。
“微企通”讓貸款成為現實
“對重慶銀行我還是比較熟悉的,他們有一個無抵押貸款的產品,在服務中小企業方面一直做得比較好,但是對我來說,還是一直不敢嘗試,畢竟貸款后就會有還貸的壓力了。”朱世紅說,直到去年8月份,她從報紙上了解到新聞,重慶銀行新推了一個“微企通”貸款,是專門針對他們這種微型企業開發的,還有政府的支持,不僅貸款程序相當簡便,還能享受政府貼息。
一時間,朱世紅在微企培訓班的“同學”們也紛紛奔走相告,動作快的人更是已經拿到了貸款,大家都對“微企通”非常滿意,而且普遍反映,這項貸款的還款壓力是最小的。
考慮到自己的木地板生意剛剛起步,也確實需要更多的資金,朱世紅也對“微企通”動心了。不久,她就親身感受到了這項貸款辦理的神速。
“重慶銀行工作人員辦事效率確實很高,我在銀行填寫好表格的第二天,他們就上門來了,我記得當時天氣還比較熱,可他們連水都沒來得及喝一口,調查就完成了。”朱世紅說,不到5天,5萬元的貸款就辦下來了。這筆錢她幾乎都投到了木地板的生意上,引進了更多的品種,競爭力也明顯增強了,相比她多年前全靠自身實力經營墻紙生意而言,這次創業有了貸款的支持,確實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朱世紅說,她了解到,我市目前正在大力扶持微型企業發展,力爭讓更多的微型企業存活下去,讓更多的人實現就業。對她而言,她也特別希望自己的事業今后能做得更大一些,自己實現富裕的同時,也吸納更多的人實現就業,作為對社會的一項回報。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