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很多創業者對免稅政策持樂觀態度,但在周德文看來,還是應該保持“謹慎的樂觀”,因為很多小微企業正處在危機邊緣。他表示,溫州的很多小微企業和中小企業已經處于“僵尸”的狀態,“就是看起來還能運轉,其實已經是半死不活的狀態了”。據周德文觀察,小微企業或者中小企業陷入生存危機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平時負擔過重,運營成本在不斷攀升,稅賦是比較大的壓力之一;第二個負擔就是資金鏈緊張,溫州民間借貸危機以來,中小企業資金鏈就出現斷裂的情況,今年6月的銀行錢荒,使得步履維艱的中小企業融資更加困難,因此,政府近期密集出臺政策,都是對中小企業有利的CYE政策,比如放低貸款的利率下限,放松貸款的利率管制,降低中小企業的利率,這對中小企業走出困境具有重要意義。
免稅政策將會對青年創業產生積極影響,這是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KAB創業教育(中國)研究所所長李家華的判斷。他表示:“免稅降低了小微企業的門檻,減少了創業的成本,這種減免對小微企業來說是雪中送炭,企業可以減少非生產性支付,投到生產性工作中去。”
“我們的稅收制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大小企業一視同仁,這對小微企業不公平。”周德文試圖從稅收制度入手,來尋找稅制改革的必要性。他認為,中國服務企業所承受的平均稅收負擔,要高于所有經合組織的國家。服務業和工業所面臨的稅收差別,也使工業企業為了減少稅收負擔而不愿將所需服務外包,從而妨礙了服務業的高效發展。“絕大多數國家對小微企業是不征稅的,因為小微企業解決就業問題,本身就是為政府分憂。”
大學生創業者峰坪的文印公司已經有多家連鎖店,他的營業額早已突破10萬元。聽說了月銷售額兩萬元以內免稅的消息后,他告訴記者:“兩萬元起征點太低了,很多中小企業也需要減稅,但目前享受不到任何政策優惠。”
在周德文看來,此次出臺的新政策主要針對小微企業,這也是美中不足之處。“我覺得標準在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的都應該減稅,即使年銷售額達到120萬元,扣掉大量的成本,現在企業的年回報率只有3%,企業本身就在虧損的邊緣徘徊。”
除了認為起征點太低,峰坪還提出一個問題:“中央的政策出臺了,地方能不能落到實處?”
這也是周德文的顧慮。周德文認為,免稅涉及方方面面,特別是觸及地方政府的收益,地方政府的資金也很緊張,有些貸款的利息都還不上,這樣大面積減稅,稅收更減少了,政府會不會認真執行,會不會出現陽奉陰違的狀況?“如果地方在落實政策時出現問題,小微企業的經營者就更失望了,只打雷不下雨,以前也遇到過這種情況。”
“最近政府密集出臺政策,實際上是經濟下行的壓力很大,中小企業深陷危機,這時候出臺政策就是刺激政策,希望救活實體經濟。”據周德文介紹,目前,溫州法院的破產案件很多,甚至法院都來不及審判,情況越來越嚴重,不僅小微企業處于危機中,還有中小企業,甚至包括一些大中企業。據他推論,政府如果沒有特別深入的扶持措施,8~10月后將會出現大批企業倒閉、破產的狀況。
對于小微企業的幫扶,李家華希望政府制定更寬松的政策,對一些重點小微企業的行業,可以實行鼓勵和獎勵政策,特殊的渠道獎勵和資助,通過國家的努力建立相應的基金池,容納更多的社會資金來輔助小微企業。“國家不應只是減免稅,還應幫助企業挖基金池,幫助資金的匯集,幫助小微企業的發展,保持小微企業的創新活力,降低創新風險,對創業者是個極大的鼓勵,有利于創業者減少后顧之憂。”他認為,在政策的引導下,青年才可能更加積極地進行創業嘗試。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