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三年苦戰奧運營銷啟示錄
2006年2月,意大利都靈,冬奧(冬奧新聞,冬奧說吧)會。
執掌聯想大中華區不到五個月的陳紹鵬,和100多名中國工程師在冰天雪地里奮斗。作為一家中國企業,聯想不僅要無條件地接受奧組委很多額外的檢測,還要面對各國語言、文化的差異。 “比如,意大利人的時間觀念很差,2點開會,通常都3點才到。”陳紹鵬對《當代經理人》說。
這位少帥還不得不親自去排隊買熱狗,類似這樣的困難,他們遇到了很多,因為經驗不足,他們付出的要比其他贊助商多很多……所以,在都靈冬奧會的慶功宴上,一向節制的陳紹鵬在聯想員工及一群記者的“圍攻”下,醉倒在了餐桌底下。這個“醉”包含了怎樣的艱辛,只有陳紹鵬明白。
那時的聯想作為第一家躋身國際奧委會頂級全球合作伙伴(TOP)的中國企業,以探路者的姿態在國際化行銷道路上摸索著前行。但從都靈冬奧會、小羅、NBA,以及即將到來的北京奧運,在這一系列的體育營銷中,聯想始終圍繞著自己的目標:將奧運戰略本身與產品全球行銷相結合,逐漸成熟……
2007年6月,中國北京,奧運會倒計時接近400天。
盡管淅淅瀝瀝的小雨一直在下著,但這雨水始終沒有影響陳紹鵬的心情。這是聯想在繼其主創的奧運“祥云”火炬(火炬博客,火炬新聞,火炬說吧)中標發布后第二次面對媒體——正式宣布作為奧運火炬(奧運火炬博客,奧運火炬新聞,奧運火炬說吧)手選拔合作伙伴在全國征集奧運火炬手。
陳紹鵬表示,聯想將通過兩條渠道選拔火炬手,一是公開的渠道選拔,二是在聯想內部選拔,其中包括聯想員工,也包括聯想非常優秀的合作伙伴。當有記者半開玩笑地問:“紹鵬,你自己會作火炬手嗎?”面對這個問題,這個在國際舞臺上經歷了很多大風大浪的少帥,竟然在不經意間有了一點臉紅。“我希望自己成為火炬手,這是一種榮耀。但我也必須經過嚴格的資格審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