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重返自助火鍋老題材找出新市場
通過對過去老客戶的“民意調查”,曾克感到不能再走高端商務路線。
“等把市場行情大致搞清楚后,我決定走平價高端路線。我的一大優勢就是原來的客戶群,他們有消費能力。而我們的口碑仍然被他們認可,這就為我開拓市場節省了一段寶貴的時間和財力。”
2000年初,關閉兩年的臺北石頭火鍋店再次開張。1500平方的店堂少了以前的“貴族氣”,而人均消費也只有過去的1/3。各類食品種類卻有近200種,但畢竟是新店,頭三個月,一天只有十幾個人來吃。而每天的菜肴品種一樣都不能少,多數都是不能隔夜放的東西,當天吃不了就得倒掉。“我簡單算了一下,一天差不多要虧2000元。但我開張前就知道這行是守出來的,要想開張就賺錢就不能做平價火鍋,不過我對自己有信心,它肯定會賺錢的。”
曾克的信心同樣來自“民意調查”。每位吃飯的顧客,他都要問一下是否滿意。結果相當不錯,“有了這個基礎說明我的方向是對的,剩下的就是守了”。
果然,每天的進餐人數從十幾人逐漸增加到幾十人,再到幾百人。“這個過程看似很簡單,其實,我每天都要盯著各種菜肴的變化,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調整一次菜譜,食用量不大的、價格不合適的都要及時調出來。反正既要保證原料充足,又不能讓顧客覺得菜肴低檔、品種少。”記者追問具體是怎么做的,曾克賣了個關子,“這可是我多年經營的看家本領,不便透露”。
直到2003年,他的火鍋店才開始贏利。當年,他在武昌開了一家分店。2004年開始,他又在黃陂、隨州、江夏開了4家分店。
按他的計劃,在市區店贏利穩定后,先在周邊地區布點,做穩大武漢市場。然后與臺北石頭火鍋城總公司合作,在全省吸納加盟店,爭取達到20家。“這種擴張速度并不算快,但適合我的管理能力。發展太快,管理能力跟不上,是拔苗助長。我始終堅持‘多大的腦袋戴多大的帽子’,無論企業發展處在高潮還是低谷,都要冷靜應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