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商務網)推出的時候,食品行業網站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有不少1998年、1999年就開始運營的食品網站,都已具備一定的規模。”鄒鋒雷回憶起當初的競爭,坦言當時壓力很大。
幾經曲折,中國食品商務網還是頑強地生存了下來。2004年是該網站正式運營的第一個整年度,在這一年里,網站發展了200多個客戶,營收超過100萬元;2005年網站營收翻一番,達到200多萬元;到2006年,網站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年收入超過600萬元,會員達到1000多個,網站開始全面贏利。
“我們2007年的營收目標是超過1000萬”,鄒鋒雷信心十足。他同時表示,未來3~5年內,中國食品商務網將依然將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
中國化工網是中國成立最早的電子商務網站之一,也是目前中國最成功的行業網站之一。該公司當初的創立源于孫德良等人生存的需要。
“當初做的時候,沒什么宏偉的想法和理想,就是希望大學畢業后,能夠通過幾年努力,一年賺上十幾萬,在杭州安個家。”回憶起當時創業的動機,孫德良如是說。
阿里巴巴的馬云曾告訴本報記者,他搞電子商務,從公司成立起那一天就鐵了心,從此在互聯網的任何一個誘惑面前就沒有動過心。今天看來,馬云的鐵心有點理想化的色彩。
在記者的采訪過程中,大多數電子商務網站對于創業初衷一般都不外乎上述考慮,即生存、興趣和理想。或許正是在“生存”這一前提的指引下,浙江才出現了一大批規模不是很大但贏利能力出色的電子商務企業。
根據計世資訊(CCWResearch)相關調研報告,2005年浙江省中小企業電子商務交易額為194.20億元,較上年增加17.0%,2006年則估算為230.60億元左右,報告還顯示,2005~2009年五年浙江的電子商務交易額復合增長率為18.2%。
贏利之道
中國化工網目前的贏利模式為會員費+廣告費,這也是目前很多行業網站廣泛采取的模式。
“‘會員+廣告’,這就是中國化工網‘發家’的秘密。”孫德良表示,這一“秘密”正是網盛科技多年來的“絕招”,正是靠著這個“必殺技”,網盛科技由12萬元創業到現在年入幾千萬元。
截至2006年底,中國化工網的化工會員達到6000個左右,其收費標準為:每年1.2萬元的入會費、6000元的維護費,其廣告費則依據廣告版位、面積、形式等因素定價。
由于很多化工企業已養成一上班就打開中國化工網的習慣,網站的人氣很旺,因此廣告費就很貴,一個只有兩個指甲大小的廣告位,一年能賣40萬元。
中國化工網和中華糧網兩家企業曾一起討論過網站廣告方面的問題,結論是“化工產品中經常會出現新品,由此就會導致廠家積極地利用廣告進行推廣,這也就是中國化工網的一個廣告一年就能要價十幾萬的原因。而像糧食這樣的商品,本身種類和規格并無明顯的變化,所以貿易商或是生產的企業也沒有積極性去花錢推廣。”
孫德良分析:“化工行業對電子商務的適應性有無可比擬的先天優勢:一是產業鏈長,產品種類多,整個行業產品的關聯性大。二是產品類別清晰,標準化程度高,容易描述,不需試用。三是產業比較成熟,企業可以保持合理的利潤。四是化工交易往往集中于企業之間,中間的過程比較簡單。”
他表示,只有具備了這個基礎,中國化工網的“會員+廣告”模式才能充分得以發揚。
“從效果上來說,中國化工網的成功并不能照搬到其他行業網站。”鄒峰雷說,食品行業對“會員+廣告”這一模式并不敏感。相比較而言,食品行業的企業更注重建立銷售渠道,注重招商和市場宣傳策劃。于是,幫企業建立銷售渠道就成為中國食品商務網首要任務。鑒于此,中國食品商務網加強了“線下”工作的開展,采用“線上”和“線下”兩條腿走路,積極參加各種展會,在線下填寫企業的采購清單,針對企業的需求開展針對性的服務,逐步形成了“電子商務+會展”的服務模式。
總部位于上海的“我的鋼鐵網”是另一種贏利模式的代表,“我的鋼鐵網”副總經理朱軍紅曾表示,網站的旗下成立了一個由十幾人組成的資訊業務研究部,其中的骨干都曾就職于麥肯錫等咨詢機構,深諳行業研究,每年研究部所出具的行業研究報告都能給“我的鋼鐵網”帶來近5000萬元的收入。
不過,依靠資訊營收必須要有一個前提,就是產品價格變動快,影響大,對一些產品價格變動不大的行業,網站顯然就失去了依靠行業資訊贏利的機會。
中國機械網總經理姚志鵬總結認為,在行業類網站里,按照贏利模式可劃分為三種:一是以交易為目的,提供供求信息為重要手段,采取“會員+廣告”的模式;第二類是以資訊見長,這類網站的產品市場價格波動明顯,且對整個市場能夠產生一點的影響,需要這類信息的公司要看到資訊必須付費;第三類是近幾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類似于“準期貨”的網站,這類網站采取會員費的形式或者交割費的形式贏利。
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是,在浙江,政府對電子商務類企業也“呵護”有加。在政策扶持下,位于浙江中部的這個發展“一般”的城市短時間內冒出了一大批占據國內行業前端的電子商務類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