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與希望
程素華其實也對現在電子商務網站的生存狀態并不是十分滿意,用他的話說,這一個行業“魚龍混雜”,進入者大都還停留在無序競爭的狀態。
中華紡織網總裁陳學軍認為,目前,盡管浙江的電子商務網站很多,但大多數網站并不是十分出色,由于網站的門檻尤其是行業網站的門檻很低,網站很容易賺錢,但真正要有所發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生存沒問題,發展有困難,騰飛很遙遠。”陳學軍說,在與同行的交流中,很多人都用這樣一句話戲謔中國行業網站發展的狀態。
陳學軍認為,目前中國行業網站發展面臨三大瓶頸:一是得不到風投青睞,融資不充分;二是網站起步低,魚龍混雜,競爭無序;三是沒有專門人才。
網盛2006年的業績快報顯示:2006年網盛凈利潤比上年同期減少3.07%,而前兩年凈利潤增長分別是99.93%、7.53%。數據表明,網盛增長高峰期已過,且正呈下滑趨勢。
有分析師向本報記者指出,盡管很多創業者一直聲稱“網盛神話可以復制”,但從網盛的報表可以看出,“復制”的速度還是不很理想。在經過多年的經營后,網盛旗下的另兩大網站紡織網、醫藥網對整個業績的貢獻率只有15%左右,“化工行業產業鏈長,標準化程度高、價格變動快,但這一點并不是每個行業都具備的,大多數行業網站的瓶頸非常明顯,做不大。”
就本報記者調查所了解到的情況來看,目前浙江大多數行業網站的營業額都維持在200萬~500萬元左右,會員數量在10萬~20萬之間不等,其中收費會員大概占所有會員的5%~10%,只有屈指可數的3~5個網站營業額達到了上千萬,程素華說,“當初只有幾家行業網站的時候還能把營業額做到超過100%的增長率,但現在競爭對手太多,要想再超過100%是非常難的,甚至還有一些行業網站燒了幾年錢還掙扎在虧損的邊緣。”
陳學軍也表示,就算是一些綜合類的網站,也存在發展瓶頸的問題,它要想做大,必須要依靠多元化才能實現持續增長。“這就是一些綜合類網站看上去如此龐大的原因,因為實在是主業難以提供足夠的想象空間”。
孫德良的觀點是,目前中國的行業網站發展處于春秋戰國時代,競爭到最后,一個行業內就只能有1~2家能做強做大。“目前,網盛科技是這個做大的代表,但我希望將來,有越來越多的類似網盛的行業網站涌現出來。”
當孫德良的上市成為行業網站領域的典范時,許多行業網站經營者也開始暗自琢磨如何才能變身“孫德良”,擺在行業網站面前的,似乎只有兩條路:一是準期貨,雖然風險大但見效快;一條則是咨詢報告,雖然穩妥但耗時耗力。
準期貨的盈利行為是源自向買賣雙方會員提供一定的即時信息而收取固定傭金,他們所提供的這種信息,是源自于他們定期搜集網站上某一產品的買賣進出情況以及價格波動情況,這種交易方式和期貨的唯一區別在于,后者是合法的,前者則是游離于體制之外的“民間行為”。
今年4月15日,《期貨交易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商務部隨后下發通知,為了落實《條例》第89條禁止變相期貨交易的有關規定,要求所有大宗商品交易市場限期整改有關問題。這樣一來,行業網站的準期貨前途似乎變得渺茫起來。
相對于準期貨而言,咨詢報告的適用領域廣闊得多,只不過這樣的咨詢報告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需要網站深入到各個地區去了解同一產品在不同市場的價格情況,并對信息進行比較,這一塊的市場空間顯得非常誘人,但這需要考驗網站的耐性和支撐能力。
“行業網站的未來關鍵不在于技術,在于服務。”陳學軍表示,在目前看來,電子商務網站介入傳統企業的生產經營的作用并沒有互聯網介入社會生活來得那么明顯,“無非企業以前靠傳統貿易賺100元,現在這個100元分為80元傳統貿易賺得,20元網上貿易賺得,并沒有使企業變成賺150元乃至更多。”
陳學軍表示,自己和孫德良不同的是,他是成功地做出了中國化工網,再把這種成功模式向其他行業拷貝,而中華紡織網則是吃透紡織行業,做縱深服務,做紡織行業互聯網信息化綜合服務商。
截至目前,陳學軍的閱海科技公司的版圖已擴大到三大“中華”業界專業網站,“凡是紡織類企業需要的服務,我們都會盡可能地提供,從訂單的獲取、產品的設計、面料的挑選甚至是管理軟件、銷售等服務,我們都能提供。”陳學軍說。
正因為如此,中華服裝網得到了風險資本的青睞,據陳學軍透露,來自于國內某傳統產業集團的2筆幾千萬元的風險資本已介入,未來的三到五年內,“公司將超越更多的公司,成長為行業內的領導者。”
“在互聯網界,北京、上海的企業是概念的先行者,浙江人則是市場的高手,如果兩個地方的互聯網企業能夠互相取長補短,我相信這是互聯網真正的福音。”陳學軍說,“在將來,更好地結合,并深入了解企業的需求并為之提供服務,讓企業覺得無法離開網絡了,那才是電子商務網站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