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宏進】 這里可能我們有一個問題不得不涉及啊,就是遇到這種企業,特別是中外合資合作的企業發生糾紛的時候,新聞單位,社會輿論到底應該扮演什么角色,你是做企業的,你首先你從企業的角度來講,你會不會討厭我們這些新聞媒體,馬上把這事做新聞,然后做頭條,然后追著去采訪你?你怎么個態度?
【鄭永剛】 我覺得如果一旦發生糾紛以后,媒體一介入這個事情就復雜化,并不是媒體不好,媒體肯定是客觀公正的,但是它看的面不一樣,比如我看的是你的正面,那另外一家媒體看的是它的側面,還有一家媒體是上面看下來,你的腦袋,對吧,我覺得這種糾紛歸根結底還是要自己處理,自己處理的話呢,少把這些商業機密,或者是一些承諾,這些東西不能對外過多地去張揚,一張揚以后,這事就收都收不回來,
【方宏進】 我個人不太清楚,就是以我做媒體的角度來猜測啊,就是說為什么如果有這種糾紛會放給媒體講,無非有三個目的,可能的目的,一個呢就是說呢,我沒法跟你談了,我呢通過媒體呢,放一些消息出來,我看你的反應,第二個呢,通過媒體是要形成一種社會輿論,社會氛圍,給對方造成一種心理的壓力,讓你做出妥協,第三個當然也是很重要的,就是我通過媒體制造一種輿論以后呢,實際上是給政府,官方造成一種想象中的一種優勢,然后會不會因為有一些協調,需要一些政府層面的東西來做,所以呢我先能夠通過媒體的輿論造成一個先機,張院長,你怎么去看待這個企業的糾紛被新聞媒體報道?這個怎么辦?
【張維炯】 可怕的是第三種,第三種就是說,給政府造成一種壓力,然后通過政府的力量對企業來施加某種(影響),這個呢對企業的損害更大,而且對國家呢這個東西是一種損失,為什么呢,這個會涉及到就是我們國家整個的市場的經營的規范程度,我們加入WTO已經五年了,你看看呢,中國加入WTO五年了,還會出現這種事情,所以我說呢,這個第三種的做法應該說是,不是非常妥當。
【方宏進】 因為在我們倒退十幾二十年以前看,就是說很多這種中外合資企業呢,政府或者是直接參與了,或者是在背后起到一個很大的推動作用,那么到現在政府本身應該在這種中外合資的企業當中,不產生糾紛的時候,它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王志樂】 從我了解,像杭州市政府呢還是積極的,因為我們了解這個情況以后,我們給地方政府的建議啊,還是希望促成雙方合作,不要破裂,因為我認為這個案子要破裂的話呢,帶來影響并不好,這樣一個龐大的一個企業,一百多億的銷售額,八九十億的資產,這么可能涉及到好幾萬人的生計,我覺得這個對咱們當地的企業不利,再一步的和外商合作呢,也帶來一個負面案例,因為現在咱們國內呢可能你有一些矛盾,跟外商發生矛盾,你可以發動國內的群眾,打一場民族戰爭,反對所謂的八國聯軍,好像還挺有理,但是你想過沒有,將來你這個企業走出去,到了國外,就跟踢足球一樣,你在主場可以比如說發動臺上的觀眾給你吆喝,但是你到了踢客場的時候,你怎么辦,所以我自己感覺呢,E0328咱們得把自己的眼界往上提,站在全球視野看這個事,它就要有歷史眼光看看咱們中國企業發展過程,現在還缺什么,應該把咱們老祖宗的一些優點繼承過來,這種誠信的優點,所以我是覺得呢,這件事啊,給我們啟示還是挺多的。
【方宏進】 感謝兩位在演播室給我們做了這個分析,觀眾朋友們,我們今天的這個節目呢,從一個具體的事例,其實呢討論了一些中國企業發展的路徑,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中國企業如果面對國際合作當中產生一些糾紛和矛盾的時候,最好的解決方式是什么,我們呢雖然不能夠直接幫上忙,去讓這個糾紛得以化解,但是我們也希望通過我們的節目,讓更多的中國企業和中國的老百姓從這件事上得到有益的經驗和教訓,好感謝大家收看本期的節目,我們下個星期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