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中國人的傳統美食。古往今來,提起做豆腐,人們總會想到那是一個不能成大氣候,只是小商小販的行當。而繼承父業的彭洪根,卻大膽創新,開創了中國七彩豆腐之先河。白色單調的豆腐被他“穿”上五彩繽紛的艷服后,不但讓人垂延欲滴,胃口大開,而且象面對一尊藝術品,總想細心琢磨,把玩,舍不得把它吞下肚去。把倡行美觀營養,綠色環保的今天,彭洪根的七彩豆腐不但如一股旋風迅速占領國內外市場,掀起一股彭家豆腐熱潮,還圓就了成千上萬人的創業夢。
見到彭洪根,記者第一印象就是此人憨厚,實在,隨和,架著一副近視鏡,象學者。說學者也不為過。今天的彭洪根,不但擁有彭家豆腐研究所,南京朋佳職業培訓學校 的“彭家豆腐”,還發展了國內外近700家連鎖店。彭家豆腐成為南京市“1118”首批發布的熱點創業項目和南京市總工會“二次創業基地”。
提起創業,歷盡創業艱辛的彭洪根告訴記者:七八年前,挖空心思,創業無門的他無奈繼承了父業,靠賣豆腐養家糊口。不甘失敗的他憑著勤勞的雙手和靈活的頭腦,靠父親“傳”給他的小磨石,磨出了豆花飯,渾豆腐湯,蒸豆腐腦,涼拌豆腐干一系列豆制品。
磨啊磨,轉啊轉,彭洪根頭腦隨著小石磨一圈圈轉悠,終于有一天,把他經營的豆腐又“轉”出個新名堂。
彭洪根把芹菜,辣椒,胡蘿卜等蔬菜經過科學加工,將其汁水注入凝固前的豆漿中,制造出一塊塊五顏六色的豆腐來。彩色豆腐不但外觀美麗,而且使用起來更是味道鮮美。彭洪根為使他的七彩豆腐更具營養,保健價值,他又潛心研究,把芝麻,紅棗,枸杞等材料“植入”豆腐中,不但使豆腐成為一種美食,而且是一種保健品。
彭洪根的七彩豆腐不僅是可口的美食保健品,還成了人們禮尚往來的饋贈品。2002年,一位去澳洲留學的南京女孩 帶到國外,無意中,澳大利亞一家企業卻發現了中國豆制品的“新大陸”,立即通過彭家豆腐 網上發來帖子要求合作。在淮南中國豆腐節上,美國文氏食品有限公司代表見到 七彩豆腐,十分驚奇,連聲叫奇。通過與彭洪根一番親密交流,不久,兩家便牽手成為友好伙伴。臺灣民生豆業,瑞士,挪威,法國,等許多國家紛紛派人上門或發來函件,要求合作。
“我的目的不是靠和大公司合作掙來大把鈔票,我是想在推廣綠色豆腐這一菜籃子工程,促進下崗人員在就業上多做點貢獻來匯報社會。”彭洪根告訴記者,他嘗到了創業的艱辛,現在能看到一些人能利用彭家豆腐這個綠色產品來致富,這才是我最大的心愿。記者隨意點擊了江蘇二家彭家豆腐加盟店,不想被他們的創業經驗和加盟后帶來的效益所驚嘆萬分。2004年11月在南京學習彭家豆腐制作的蘇州失業人員岳文春,回家建成和風彭家豆腐有限公司,僅一年時間,公司擁有200多萬資產。常州市莫志民的陽金彭家豆腐有限公司,現已發展加盟店30多家。老莫不但發了財,還成了常州的知名人士。
談起加盟彭家豆腐人士的成功,彭洪根臉上露出了笑容,這笑容的背后,又讓他付出了多少的艱辛啊。從學員來學習,回家創業,技術知道等每一個環節,彭洪根不知道要往返多少趟,操多少心。“看中這個行業,就是對我這個人的信任,我只有做好全方位工作,讓對方不感到選擇這個項目而后悔,感受到項目帶來的效益而快樂時,這才達到我的心愿,也是我做人的原則。”彭洪根比畫著,堅定的對記者說。
俗話說,眼見為實。記者來到朋佳職業培訓學校,57歲的河南省信陽學員張志榮告訴記者,他原是鄉政府的工作人員,今年機構改革下了崗,一籌莫展之際,經縣人大李樹國介紹來學習彭家豆腐。原先以為自己年齡大學不會,那只彭總是那么的熱情,耐心。把他看成“老哥們”,白天手把手親自教,晚上還為其“開小灶”,幾天后他就畢業了,而他的創業藍圖已畫了:發展連鎖經營,帶動一批下崗失業人員,用七彩豆腐來打造他的夕陽紅。
原山西陽泉下崗工人王文杰,談起學習彭家豆腐時笑著說:我來學習前可花了不少路費,到彭家幾家連鎖店進行暗訪,發現生意確實好,品牌效應強,產品供不應求,我又多次打電話給彭總了解,在家人的鼓勵下才來學習的。現在,我的擔心已經變成了信心,我要讓彭家 豆腐在陽泉開出致富之花。
被學員稱為“豆腐西施”的李玉杰19歲,是遼寧清原的,她對記者說:“我爸爸媽媽就是想讓我學一門技術致富,選了很多項目最終才敲定了彭家豆腐,記者同志,我們打個賭,二年后我保證成為清泉的豆腐王,到那時候在來采訪我吧。”
艱辛創業不言晚 子承父業賣豆腐
1997年5月,彭洪根被迫下崗,像很多普通家庭一樣,讓這個原本就有些拮據的家庭更是一籌莫展。老彭回憶說:那些日子,仿佛連老天爺也總是對他陰沉著臉。為了生計,他不得不想辦法賺錢養家糊口。彭洪根做過衛生紙批發生意,開過小飯館,幫人看過柜臺……但家里的經濟情況絲毫沒有好轉。初涉商界的失敗、繁多的債務,如同一塊塊沉重的石頭,壓在他的身上。
一天,妻子在屋里做飯,看丈夫實在是無所事事,就說:“老彭,給我上街買塊豆腐吧!”
彭洪根突然熄滅手里的半根煙,對妻子喊道:“剛說買什么?”
“豆腐啊!”
老彭沖進屋拉著妻子的胳膊說:“我想賣豆腐!”
妻子笑著說:“別發神經了”,但稍加思索后,妻子突然想起來賣豆腐是彭家的老本行,當年父親的豆腐方圓十幾里都很有名的。
橫豎都是沒法子,為啥不做咱會的呢?早在1940年,彭家從湖南舉家遷至南京,繼承祖業,在科巷開了家豆腐坊,生意很是興隆。父親當年也希望兒子能繼承父業,把這份家業和手藝傳承下去。年少的彭洪根一心想進工廠當了工人、吃皇糧,根本不屑經營一個沒有“出息”、又累又臟的豆腐作坊。當年父親用肩膀把“湖南豆腐”的擔子從湖南老家千里迢迢挑到南京,俗話說“世上三行苦,撐船、打鐵、磨豆腐”, 父親靠賣豆腐的生意養家糊口。父親能,我也能做得到!彭洪根頓是心潮澎湃。
往往走回頭路需要勇氣。
有時候,開悟就像一條深淵,成功和失敗就在那跳和不跳中早有注定。吃一塹,長一智,經歷了幾次失敗后,彭洪根變得細致起來。這次他沒有急于動手,而是提前進行了廣泛的市場調研。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商業部制定過一個豆制品的行業標準。在市場經濟大風大浪的顛簸下,大多數豆制品廠相繼倒閉破產,這個行業標準其實也就名存實亡,效力微弱。
支撐著這個看似巨大飽和的市場的主導產品——豆腐,其實隱患和商機并存。一方面目前的手工作坊出產的豆腐質量令人擔憂,消費者逐漸產生的畏懼心理需要盡快破除;另一方面,要從豆制品中走出一條新的路子來,首先要解決質量和衛生問題。如果能先人一步地解決了如上困難,這個市場的前景不可限量。分析到這里,彭洪根一陣莫名的歡暢。
他無意中看到《揚子晚報》由一個“阿牛幫您辦”的欄目,就抱著不虧不賺,試試看的態度,給報社反映了他想創業的計劃和遇到的困難。沒多久,欄目就把他的情況登了出去。沒想到,許多熱心人紛紛來電詢問。最讓他興奮的是,父親在世時的徒弟周楚才主動上門指導,給他做技術方面的支持;東南大學博士生導師程文瀼對他父親做的湖南豆腐那嫩滑爽口的口感念念不忘,表示從技術到資金都可以鼎力支持,并給了彭洪根2000元錢。彭洪根被這些熱心人的支持深深地打動了。也許,正是這2000元錢,讓他心里的溫暖和力量鼓舞他以過之他人百倍的勤奮去創業。他用這2000元,往返穿梭在這座城市里的作坊、市場……不久后,一份詳細的調研書拿在了他的手里。
有周楚才做技術顧問,他心里最擔憂的技術問題這塊石頭終于落定。遭遇了無數次白眼,吃了無數次閉門羹后,他終于勉強湊起來一點錢。這時,程文瀼看到報紙上的消息后,又送來的5000元資助他創業,程文瀼一邊回味著彭家豆腐的味道,一邊說:“當年你父親的‘湖南豆腐’讓我至今難忘,好好干吧!我還想早點嘗嘗新一代‘湖南豆腐’的味道哦!” 彭洪根拿著錢,一時間千言萬語卻說不出來。準備把彭家豆腐的老牌子重新掛起來。
他暗暗鼓勵自己:一定要干出點名堂來,一定要做出成績那些給過他難堪的人看,也要以實際的成績來報答那些幫助他的人們。
他也思索過,父親的豆腐雖然做出了名氣,但是卻沒有用豆腐積累致富,原因何在?
為了尋找原因,他四處向人討教。江東門有一家浙江人開的豆腐坊,生意不錯。他就專程上門去討教。一連幾天,老板守口如瓶。第四天,彭洪根提著好酒好菜再次登門拜訪,老板被彭洪根的誠心所動,兩個人在酒桌上徹夜長談。彭洪根臨走時,老板還送了他一小包上好的黃豆。就這樣,他和這個浙江人變成了好朋友。
要知道,他得到的可是最直接有效的經驗啊!撫摸著父親留下來的小石磨,彭洪根做出了有生以來的第一塊豆腐,豆腐出籠時,他捧著那塊豆腐,小心翼翼,仿佛手里是他另外一個孩子。他的技術顧問周楚才站在一旁,憨厚地笑著,笑著……他讓妻子記下那一天:1999年12月8日。
第二天,人們發現他的小飯館門口掛著一塊小牌子:本店出售彭家豆腐。
雖然剛剛開業的豆腐坊生意冷淡,但這一次,彭洪根心里有數。因為他明白,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要盡快把彭家豆腐的知名度打出去。如何才能讓自己的豆腐與眾不同呢?這時候,他想起了一本叫做《生意經》的書上寫的一句話:產品的個性決定著他的命運。沒有個性的產品就是沒有特色的產品,你根本沒有辦法說服消費者來買你的東西。
這句普通的話,此時卻給了一些感悟,他白天在家搞試驗,研究改進制作豆腐的新工藝,晚上又抽出時間參加南京市勞動局舉辦的創業培訓。他仿佛走火入魔一般,天天如此。他的刻苦和熱情感動了創業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由他們出面組織各個專業的專家幫他攻克在試驗中的各種難關。
彭洪根這種自強自力的創業精神很快通過報紙、電視等媒體傳播出去,熱心的農業大學等許多高等學府專家、教授們的具體指導和幫助。彭洪根終于研制出了一種新型復合凝固劑從而取代了中國近2000多年的使用鹵水或石膏點豆腐的傳統工藝,新型復合凝固劑配方的特點使得豆腐的質量和產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他意識到,這項新工藝即將為古老的豆制品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僅如此,彭洪根還根據傳統豆腐手工勞動密集的這一特點,巧妙的利用現代科技一改以往使用大鍋燒、蒸汽沖的方法,改用電子自控溫度加熱,使大豆蛋白質充分分解,保持了大豆原有的濃濃的豆香味,不僅大大降低了豆腥味,而且還能實現從未有過的現制現售,設備的利用率可以達到了最大化。這一切,在他的眼里并不是遙不可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