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代理紛致來 規模發展產業化
彭洪根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不但為他自己、為彭家豆腐帶來了極高的國際聲譽,為國爭光。自己富不算富,彭洪根深知下崗工人的疾苦,他決定繼續發揚光大,帶動更多的人創富。于是2005年初,彭洪根急流勇退,從領導的崗位再次“下崗”。他先后奔赴河南開封、遼寧大連、安徽寧國、湖北武漢、河南許昌等地,并與當地的勞動就業部門、工會、婦聯保障部門聯合推廣“彭家豆腐”的制作工藝和經營理念。
為確保彭家豆腐的技術立于行業前茅,在市場中連連獲勝。彭洪根致力于專業技術人才的培訓和豆腐的新品種的研發工作。擅長豆制品的科研、技能、技術、研究的彭洪根也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在專家們的幫助下,匯編成《豆制品技能傳授與創業指導》,印刷的2000冊已免費贈送全國各地的下崗失業的朋友。該書在豆品創業、豆制品產業加工、特色豆腐坊、串炸臭豆腐生產、豆吧、早點工程、豆品素食大酒店、石磨豆腐飯莊等方面頗具特色,有著很強的指導性。
為了讓更多的人們富起來,制定的加盟政策充分考慮到界入這個行業的人是以下崗職工為主的弱勢人群,他只在加盟初收一部分加盟費用,授權允許聯合拓展業務,而且規定每一個地級市只發展一家,確保每個加盟店都擁有足夠的市場份額,盈利之后再將剩余加盟費用交給總部,在短短的一 年內,一些地市級加盟店的數量迅速突破了一百家。
加盟者如此眾多,皆是因為此項目投資小匯報高的特點。投資者只需設備5000元左右,房屋15平方米,銷售輻射半徑就可達到達千戶小區,而市場需求在20%,月營1.6萬元,月收入7000元左右。
要做大做強,就得規模發展。有著市場營銷成功經驗的彭洪根制訂了完整發展規劃系統。
加盟者先投入資金,通過學習培訓后開一間豆腐店。但這個店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口碑,產品口感等方方面面必須在當地形成一種共鳴,再通過當地勞動就業部門,經過運作把加盟者包裝成下崗再就業當老板的示范典型。在當地勞動部門的影響下,打造一個再就業的良好平臺,影響和帶動其它人自主創業并形成一個結合體。逐步將形成一個布點和布局的優化組合,形成一個連鎖店的基礎,加強在本地區的擴張和搶灘市場,成為當地的菜籃子工程而形成商機。通過以上不斷地連鎖效應,加強本地區產生一個有效的管理總店,對本地區的生產、銷售、定價、環保、衛生等全方面的有效管理。
有幾十家彭家豆腐店后,工廠化產業基地在總店的基礎上將成為可能。為了這個產業化的形成,相互依存和共同做大,因為有了這么多的布控點,及銷售網點為彭家豆腐在當地做大做強提供堅實的銷售基礎,各個連鎖店只做特色品種。其它的干貨通過配送等解決好生產, 這樣即減輕了勞動強度,又降低了成本,基地與連鎖店互惠互利,共同發展,搶灘地區豆品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很快形成一個有效的產業鏈。連鎖鏈形成,總店即可通過組合、招商引資、股份制等形式建設工廠化產業基地基地。
于是彭家豆腐形成了加盟連鎖→開店→總店→多間連鎖店→產業基地的形成→各連鎖店及銷售網點的發展模式。
如今彭家豆腐在蘇州、無錫、金昌市已達到產業化運作,常州、淄博、開封網絡布局已見初效,而加盟商已發展到了臺灣。而在國外彭家豆腐做了瑞士、挪威等國。
今年初,在吳中經濟開發區剛剛投產的蘇州和風彭家食品有限公司。1500多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內,全自動的不銹鋼設備,輔助設備一應俱全。這套先進的豆制品加工設備,從黃豆清洗、磨漿、去渣到煮漿等工藝程序全部封閉作業。
2006年4月,云南藝術學院讀大四的湖南籍學生鄧軍勇,從昆明打過來的電話,咨詢“彭家豆腐” 的相關情況。作為新世紀的一個大學生,為什么要做豆腐?鄧軍勇有著獨到的人生價值理念:首先自己對夢想追求著很明確規劃和定位,有強烈的創業夢想。而最重要的是看好“彭家豆腐” 項目發展的潛在實力,豆制品是傳統的大眾消費食品,更是世人歷來公認的健康食品。特別是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對健康價值的認識也日益提高,豆腐制品有著極大的市場需求。現在鄧軍勇辭掉了聯系好的工作,正式成為南京朋佳職業培訓學校的一名學員,并且親自把自己的母親也請到了南京來學習。長春的大學生王勇也是如此。
倡導大學生自主創業,幫助更多的人群實現自主創業的夢想,彭洪根大膽的提出:“以就業為導向,積極主動,幫助和扶持各大中專院校的有志學生,幫助解決他們就業、創業難的問題” ,為學校和學生提供整套實習和創業前培訓到創業后的后續輔導培訓為一體的幫助。
彭洪根用七彩豆腐鋪就了一條財富之路,他熱忱歡迎眾多下崗人員、投資者、大學畢業創業者加盟到彭家豆業中來,共同發展,走向成功的星光大道。
點評:(點評人: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 葉南客)
彭洪根的成功意義,對于下崗職工來說,啟迪作用應當是非常大的。較之其他下崗職工,彭洪根起點不高,受到的挫折不少,但是,他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我分析至少有如下幾點因素。
一、善于學習。
許多下崗職工的學習勁頭往往都不足,而在當今社會,知識就是力量。
商業成功的例子其實把成功的答案已經寫在了我們面前:當你數十年重復做一件事的時候,你就是這個行業的專家,《賣油翁》里有句經典臺詞:“我亦無他,但手熟耳。”此為其一。彭洪根能從自身出發,不斷總結經驗,遇到挫折不灰心,不氣餒,所謂“有志者事竟成!”,此為其二。
二、 善于創新。
不少下崗職工往往只滿足于解決自身的溫飽,謹小慎微,安于現狀,不敢躍進雷池一步。下崗后,對社會和自身定位那捏不準,這樣就導致了他們局限性、依賴性和封閉性越來越強。即使機會來到了身邊,也抓不住;而彭洪根就敢于創新,結果他不但在創新中抓住了機會,甚至在創新中創造出了機會,結果當然也就是成功。
三、善于借力。
彭洪根也是清楚地知道:個體的力量畢竟有限,于是他尋勢,借勢,運勢。利用一切可利用得資源,于是其父的徒弟周楚才、東南大學博士導師程文瀼教授,以及南京的政府、勞動局、媒體、南京大學化學系顧慶超教授都成了他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
四、超越自我。
彭洪根并沒有小富即安,坐享其成。而是不斷實現自我的超越,彭洪根不僅投資研發,制定企業標準,通過的“環評”檢測及衛生許可,技術監督局“復合凝固劑”的檢測報告。更可貴的是他對知識產權的重視,彭洪根注冊了“彭家”品牌,以“五彩豆腐”; “方勝油皮”; “三味醇臭豆腐”;“多味營養豆漿”特色豆制品,創新的市場經營理念,申報的實用新型專利,有知識產權保護意思。
五、視野開闊。
彭洪根視野開闊,沒有因為自己做的是豆腐生意,就固步自封,而是一步一個腳印,用自己小小的特色豆腐,并通過文中所述一系列的對外交往,使得“彭家豆腐”走出了國門,敲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