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中國到價值中國
cye.com.cn
時間:2007-10-6 20:31:25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秦朔 我來說兩句 |
|
|
從內部來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啟動內需、調整不合理的分配結構,同樣挑戰多多。弗蘭茨·奧本海默(Franz Oppenheimer)指出,有兩種獲取財富的途徑:一條是商品或服務的生產以及自愿交換別人生產的商品或服務,另一條是規避生產和交換的必要性,是某個人或某些人通過暴力攫取他人的產品。當我們檢視身邊財富涌流的另一面,也不難看到如下的“財富”:靠行政性壟斷獲得的財富;靠土地價格上升獲得的財富;靠讓無數孩子沉迷獲得的財富;靠挖煤挖礦而不加補償獲得的財富;靠夸大其詞的保健品獲得的財富;靠虛張聲勢的題材在資本市場“巧取”的財富;靠權力“延伸使用”獲得的財富;靠對勞動者的剝奪獲得的財富……這些形式的財富,或許目前還都在法度之內,但絕對不是創新的回報,不是承擔風險的報酬,不是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的結果,相反,它們和犧牲、透支、扭曲聯系在一起。
如果財富的增長不顧及社會成本,不顧及環境代價,不體現消費者利益和國民福利的真正增加,那么,財富并非社會的福音。
我們不反對各種各樣的富豪榜,我們也愿意承認大多數富豪的財富生成過程經得起法律的考驗,但是,它們都經得起價值陽光的照耀嗎?它們對于我們的社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體現為“正的外部性”與“負的外部性”?
40年前,美國參議員羅伯特·肯尼迪曾這樣批評GDP指標:“它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們的生活有意義的東西。”今天,我們依然可以追問,如果財富的過程和結果,都和我們的生活意義,和那些與真善美相關聯的意義背道而馳,它還值得我們追求和夸耀嗎?
毫無疑問,貧窮不是中國的目標,那種“將林中之鳥以及水中之魚的無所需求和貧窮當作人們行為的理想模式”的時代也已經結束了,但是,財富不是一切,也不代表一切,我們更需要的是價值。財富很重要,人的價值更重要。
讓我們從關注財富數字,走向關注人的價值、環境的價值、社會的價值、公共利益的價值、和諧的價值、公正的價值。只有這樣,中國的財富增長才會更健康、更清潔、更長遠。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