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融:都有標桿,你必須比,像我們中石油比就是跟美國的艾克森。當然我也沒要求說一年你馬上做完,但是你可以分步走,首先要看到差距,就有希望,看不到差距絕對沒希望。
李榮融說,要想讓自己不斷強大,就必須尋找比自己強大的假想敵來激勵自己。與此同時,更要走出國門,向世界上先進的國家學習經驗。李榮融上任后出訪的第一個國家是新加坡,這是因為幾年前新加坡淡馬錫集團負責人的一句話讓他始終不能釋懷。當時到底是什么樣的一句話觸動了李榮融,讓他數年后依舊不能釋懷?而央企對中國資本市場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又會給股市帶來怎樣震動?
時光回溯到1999年,當時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訪問新加坡并參觀淡馬錫控股公司,時任國家經貿委主任的李榮融就站在朱鎔基的身后。參觀中,淡馬錫集團負責人的一句話,讓李榮融銘記在心,久久難忘。2003年6月,出任國資委主任剛剛兩個月,李榮融就把首次出訪的地點,選擇在了新加坡的淡馬錫集團。
榮融:那一次是我陪朱镕基總理去新加坡,當時有一個項目就是看淡馬錫公司,淡馬錫那次匯報時間不長,但是有一句話總理很感興趣,就是他們旗下的公司無一虧損,也都是國有企業,但是就這一句話,我始終忘不了,它最核心的一部分我認為就是治理結構,我感覺他們的董事會有他們的特色,跟美國可能還不太相同,不太相同的地方就是他們董事與淡馬錫的溝通很頻繁,就是董事在董事會上表態,他確確實實牢記出資人的利益。
一些內地媒體把淡馬錫稱作新加坡的國資委。而其相互制約、負責高效的董事會制度,則被稱作是“淡馬錫模式”。
從淡馬錫考察回來之后,2004年2月,國資委向中國國務院提出在中央企業中建立和完善董事會試點工作,得到國務院的同意。然而,就在試點工作正處在醞釀之中的時候,一個震動全球商界的事件發生了。
榮融:那時候也有不少案子,所以镕基總理那時候說,送到我這的都不會小,那時候他老睡不著。
2004年12月1日,在新加坡上市的國資控股公司中航油曝出虧損5.5億美元,宣布向法庭申請破產保護令,引發輿論一片嘩然。7天之后,公司總裁陳久霖被新加坡警方羈押。媒體評論說,這個用四年時間,20萬美元,將一個衰敗的石油運輸公司,打造成新加坡“航油大王”、新加坡股市“龍頭大班”的“亞洲經濟新領袖”,書寫了一個“火箭式上升后又流星般隕落的正反兩方面教材”。而隕落的直接成因并不復雜,就是違規進行石油期貨投機交易。
主持人:中航油的陳久霖事件,現在基本上已經都成了EMBA或者MBA的教材了,那么陳久霖這個事件據說他也到北京來尋求過支持,那個時候您是什么時候知道個陳久霖這個事件的。
榮融:就是他撐下去了。后來報告就是這個損失不是幾千萬美元了,那時候已經上億了,但是報告的時候我按我的經驗大概他報的數字還要加兩倍,差不多是真實的數字,當時好像我印象是報的一億多,1.3億,后來實際損失是5.5億美元。所以當時他來的意思就是拿錢出來就能把他救過來,我想不那么簡單,所以首先要把情況要搞真實,所以后來就專門成立一個特別小組,把情況先搞清楚。
主持人:您那時候一點沒有想到過相信陳久霖給他這部分錢,他或許有機會把這個事情。
榮融:不可能,到那時候你絕對不可能相信,因為他們那個風險手冊規定得很清楚,不是沒有風險管理,有,但是這本手冊等于沒用,都是一個人說了算,該報告的都不報告,反過來董事該履職的,也沒有履到職。
主持人:您那時候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想的最多的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