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喚長效機制促政策落實
“一條路”上的創業熱潮及其產生的良好反響和輻射效應,無疑成為當前返鄉農民工創業的一個值得學習借鑒的范例。
然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些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對于成功創業,對于長遠發展也有困惑、憂慮、期待與呼聲,他們希望有關方面更多地深入基層調研,充分了解農民工創業困惑與困難,主動靠前服務,幫助解決問題。
“我們合伙投資了400萬元,下一步想整體租賃附近的荒山擴大養殖規模,但資金缺口大,很難得到信貸支持。 ”在位于高峰村的夏氏牧業公司種雞場,總經理夏玉才向記者道出了在生產旺季來臨時,因資金緊缺而不得不向民間借高利貸的苦衷。
“目前,我們四個合伙人只能拿出80萬元創業,想利用目前的好政策大干一場,但最大的困難是融資,因為銀行對農民工創業貸款業務冷淡,要想貸款,擔保手續太繁瑣。”周伍潮坦言,他們有強烈的創業沖動,但市場風險難免,對于創業能否成功并沒有十分的把握。“我們迫切需要資金扶持,并希望政府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力促返鄉農民工創業成功和持續發展”。
“資金短缺成為返鄉民工創業路上最大的‘攔路虎’,也成為有關部門落實幫扶措施的絆腳石。”正在騰達生態養殖場建設工地現場指導的縣畜牧局長齊明告訴記者,近來各級政府對于返鄉民工創業的支持力度很大,一些返鄉農民工經過盤算后認為,當下是返鄉投資創業的好時機,所以他們有了創業的激情。“但是,創業不僅需要足夠的激情,而且需要一定的資金、技術和有市場前景的項目。”
齊明分析說,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要讓農村盡快復興,僅靠幫助農民工找工作是不夠的,還應當幫助他們就地創業。從全縣返鄉民工從事養殖業的創業情況來看,大多數都有對創業貸款充滿期盼卻找不到門路的困惑。此外,還面臨因信息不對稱而不能及時了解與運用政策,因缺乏有效的培訓、可行性分析、科學的規劃和風險評估而盲目投資等諸多困難和問題,不少創業者在專業技術方面有較大的缺陷和不足,這些都需要在創業促進體制方面有所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