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鄧小平的“南方講話”開啟了一個激情澎湃的青春創業期。從躁動不安,再到理性中的回歸,創業者們逐漸走向了成熟。
創業史定位:
鄧小平的“南方講話”開啟了一個激情澎湃的青春創業期。從躁動不安,再到理性中的回歸,創業者們逐漸走向了成熟。
時代描述:
1992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
歌中描述的,是87歲的鄧小平,在1992年1~2月,南方巡視時陸續作出的“南方講話”。市場經濟,這位遲到的佳人,在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親領的“天鵝之舞”中,終于告別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曖昧,走到了眾人面前。
在這陣春風的沐浴下,一群“92派”,懷揣著對財富的夢想,掀起了一陣席卷全社會的“下海潮”。據統計,僅僅1992年,辭官下海的有12萬人,不辭官同時涉足經商的有1000萬人,另外還有數以百萬計的教師、學生、科研人員經商。
“下海潮”的激情與火熱,鑄造了一個只相信實力,不相信眼淚的時代。加之1992年之后市場復蘇、升溫,直至過熱,狂躁的需求更是讓創業者們如癡如醉,漸入瘋狂。一些超乎理性,超乎常規的商業事件接連出爐,奇跡與崩盤輪番上演,第一個“崩潰之年”——1997年,讓人深深地感受到了彷徨與不安。
所幸,1994年頒布的《公司法》,1998年國務院總理朱镕基主導的“國退民進”,以及千萬創業者們自發的反思、改革與蛻變,讓這股創業浪潮深度調整,在隨后煥發活力,一浪勝過一浪——創業者們最終在激情中學會了理性,在瘋狂中學會了淡定,在充滿荊棘的道路上,學會了如何長遠地行進。
這就是一個民族的創業青春期,痛并成長著。
創業史記:
恭喜發財
“恭喜發財!”
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之后,人們的問候語多了幾分“財氣”,《人民日報》甚至也刊發了題為“要發財,忙起來”的文章。
的確忙起來了。在海南,房地產投資熱每年都可吸引全國10萬“淘金族”前往。這其中就包括馮侖、潘石屹、王功權、易小迪、王啟富和劉軍組成的“萬通六兄弟”。
馮侖之前曾給牟其中做顧問,月薪250元。到了海南,他倒賣批文,炒作土地,自稱“過著江湖游俠般的日子”。當時,海南很多樓盤一拿到批文,就登廣告,地基尚未澆灌,價格就已驢打滾似地翻了幾倍。
不過,蜜月終有結束。一天,馮侖提著一箱橘子去規劃局“走后門”,看到一份內部材料寫著,海南報建面積已達到50平方米/人,足足是北京的7倍!馮侖大吃一驚,與“兄弟們”帶著尚冒著熱氣的第一桶金逃回北京。
——果不其然,1993年海南房地產泡沫破滅。900萬元一畝的地,隔天就只值90萬元。
這便是1992~1998年的典型場景:機會隨處可見,卻也跌宕起伏,暗藏溝壑,創業者需要在理性與膽識二者之間妥善權衡。
陳東升,算是一個中性權衡者。他不懂拍賣流程,卻敢于憑借香港錄像帶上的片段,成立嘉德拍賣公司。這位曾經的宏觀經濟研究員說,創新就是率先模仿。
也是陳東升,率先提出“92派”的概念,涵蓋所有“南巡”前后前仆后繼的創業者。這是一個受教育程度更高、機會捕捉更靈敏的群體;同時,“92派”面對的是一個史無前例的狂熱市場,陣陣熱浪逼迫下,理性漸漸弱勢于偏執機會的膽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