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是一個必然選擇
“加入WTO以后,對中國企業來講,走出去,實現國際化是一個必然的選擇!薄白龅煤,一步登天;做不好,打入地獄!”2004年12月8日凌晨,整夜未眠的柳傳志憂心忡忡地說出這句話。幾個小時后,聯想集團在五洲大酒店發布新聞:用17.5億美元收購IBM的PC業務。全球IT業震驚。
在過去的幾年里,聯想經歷了分拆交棒、進軍互聯網以及回歸PC的曲折歷程。此刻,聯想PC業務也處在滑坡的危地,其國內市場占有率從2001年的30%下滑到24%。重回PC,聯想必須尋找到新的出擊點。這時候,IBM突然找到聯想,聲稱愿意出售它的PC業務。
而對聯想來說,并購可以一下子從全球第九大PC廠商躍升到第三名,僅次于戴爾和惠普,年收入規模由30億美元膨脹到120億美元,從而進入“世界500強”企業。
盡管遭到所有股東的全票反對——這是柳傳志在2007年9月才對外透露的,柳傳志最終還是決定不放過這次機會。聯想與IBM達成的購并協議是這樣的:IBM出售全球范圍的筆記本、臺式機業務和Think系列品牌,聯想支付的交易價格為17.5億美元,其中含6.5億美元現金、6億股票以及5億美元的債務。在新聞發布會上,柳傳志說,“不冒險怎么辦,不冒險在中國窩在這個地方也是不行的,不突破就只有萎縮。”
聯想的購并成為2004年最后一條,也是最重大的關于中國制造的新聞。國內外輿論一時沸騰,表現得十分兩面。一方面,很多人振奮于聯想的國際化雄心;另一方面同樣也有人對聯想“蛇吞象”的豪邁之舉心存質疑。
有一次,柳傳志去北京大學的MBA總裁班授課。他做課堂測試,問:“有多少人看好這次購并?”全班93個總裁同學只有3個人舉手,其中兩位還是來自聯想集團的經理人。兩年后,柳傳志回想說,“我當時心里真是一涼!
不過,對于這位經歷過無數風浪的企業家來說,他也許更愿用歷史的眼光來直面今日的風險。在購并新聞公布一周后的12月15日,聯想舉辦20周年紀念大會。柳傳志的一席演講讓聯想的創業史充滿民族激情——
“1985年初,我第一次參加IBM的PC代理商會議,端坐在最后一排,懷著科技人員剛剛下海的心情,緊張而興奮,這是一個新事業的開始。20年后,2004年底,我代表聯想集團,在收購IBM全球PC業務的文件上簽字,感受到全中國乃至世界目光的注視,同樣讓我感到緊張和興奮。這是聯想兩代人夢想的實現,同時又是一個新的事業的開始!
放眼1999~2005年的創業史,還有什么語言比這段表述更能證明中國制造的進步和力量?
備忘錄
●1999年3月,馬云和他的團隊在杭州以50萬元創業,當時總共18個人,包括馬云和他太太,辦公室就在杭州城郊馬云的家里。
7月,被伊利突然免職的牛根生在呼和浩特創辦蒙牛。
11月,陳天橋向人借了50萬元創辦上海盛大網絡。出生于浙江省新昌縣的陳天橋從小是個乖孩子,大學畢業后分配到大型國企陸家嘴集團,三年時間當上了董事長秘書。
●2000年,納斯達克的科技股泡沫遭遇群體性破滅。在中國,震驚一時的遠華大案告破。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這一年,互聯網的冬天來臨,新浪網的締造者王志東出局。
●2002年,中國開始成為全世界的制造中心。2002年5月,中國汽車業的傳奇人物仰融赴美不歸。
●2003年,SARS襲擊中國;ヂ摼W開始回暖。5月,分眾傳媒成立,江南春用兩年的時間,把兩萬臺播放器掛進了全國45個城市的電梯廳。
●2004年,堪稱創業史中的“崩潰之年”,鐵本爆發戴國芳事件,德隆坍塌,劉永行的電解鋁項目被叫!
●2005年,中國企業開始遭遇越來越多的反傾銷制裁,TCL收購湯姆遜,國美蘇寧開始崛起。而在國內股市,上證指數也跌破了千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