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特殊地位,使其文化創意產業,同樣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目前,文化創意產業是北京最具潛力的支柱產業,資產規模超過7000億元。據北京市副市長蔡赴朝在文博會上介紹,2004年至2008 年,文化創意產業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已經從10.1%提高到11%。今年前三個季度,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逆勢上揚,實現增加值965億元,占全市GDP的比重達到11.8%,又創歷史新高,其蓬勃之勢已在北京形成了一股巨大的發展浪潮。
當然,本屆文博會上,也有專家對一些地方政府跟風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表示了憂慮。專家認為,有些地方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理念還沒有確立的情況下,迅速建立了多個文化創意產業基地;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把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當作“百貨商場”;一些主管文化創意產業的部門更加浮躁,盲目做秀,隨便找一個“設計師”對現有設施改頭換面,就是一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專家提醒,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是依靠創意人的智慧或靈感,借助高科技對文化資源進行再創造,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產業集聚地,不是人人可吃的“唐僧肉”,更不是“剜到筐里就是棵菜”。政府只有Cye.com.cn扎扎實實,建構完整的人才體系,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用先進的技術和充裕的資金共同驅動,文化創意產業才會快速、健康發展 。
企業:當事業一樣投入,當商業一樣經營
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企業是主體,資金投入是重點。
在2009第四屆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年度高峰會上,有關機構公布了一份名為《2009中國創意產業高成長企業發展報告》的調查報告。該報告顯示,國內創意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九成創意企業渴望融資。90%以上的企業已把融資列為一項必要的戰略規劃,51%的企業資金需求量為1000萬至5000萬元,20%的企業需要5000萬元以上資金。
在本屆文博會“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熊曉鴿、閻炎、沈南鵬等幾位國內“風投界”的重要人物,被企業代表們追星一般圍追堵截的現象,真實再現了國內文化企業對資金的饑渴。在文博會展館里,一大批在中央和地方成功轉企改制的新文化市場實體,包括在文化領域內起著龍頭作用的骨干企業,都攜其創意產品光鮮亮相,賣力吆喝,期待著資本的垂青。而三位業界“帶頭大哥”的觀點卻驚人地一致,他們認為文化創意企業魚龍混雜,難以分辨哪是金子哪是沙,產業脈絡又不夠清晰,風險很大。
這說明,大部分文化創意企業,需要更久的等待和忍耐,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努力,才能度過成長期的艱難。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曉明認為,不少好的文化創意項目融資難是由于缺乏“包裝”,投資人難以看清其市場前景而導致融資失敗。
風投對文化創意企業投資的謹慎,也和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缺乏完善的產業鏈有關。創意不少,卻互相沒有關聯,散沙一盤,亂沙障眼。經濟學家厲無畏說:“中國的創意產業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喜新厭舊,今天推出一個,明天換了另一個,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既浪費了資源,又弱化了品牌效應。美國的米老鼠做了80多年,日本的凱蒂貓做了30多年,依然充滿活力。芭比娃娃、哈利?波特、流氓兔等形成品牌后被廣泛滲透到玩具、文具、服裝、服飾、箱包、食品等行業,大大提高了附加值。這是我們中國的創意產業最欠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