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福州市委最近在該市10230名農村鄉鎮青年、大學生、進城務工青年和機關事業企業單位青年中發放調查問卷,對青年的就業創業現狀及需求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創業活動最活躍的群體是進城務工青年,機關事業企業單位青年選擇創業的最少。
問及“你嘗試過創業嗎”時,14.5%的進城務工青年表示“有”,選擇同樣答案的農村鄉鎮青年占10.77%、大學生占3.2%,而機關事業企業單位青年有過創業活動的只有1.9%。
調查分析認為,不同群體的創業意愿不同,這與他們所處的環境和所從事的工作有關。進城務工青年、農村鄉鎮青年不怕困難、吃苦耐勞,通常在掌握技術和資源后,逐步走上創業之路。他們的創業實踐表明,學歷低并非創業的主要障礙,要富有創業激情、善于學習和思考、勤于嘗試和改進,最終能走向成功。大學生雖然易于接受新事物、有創業激情,但最終走上創業之路的并不多。機關事業企業單位青年的工作相對比較穩定,嘗試創業所占的比例較低。
調查發現,創業準備不足是阻礙青年創業成功的主要因素。農村鄉鎮青年雖然具備較強的進取精神,在城市打工的生涯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技能,但他們受教育水平、人力資本限制,與城市創業者仍有很大差距。問及“主要缺乏哪些方面的經驗”時,他們認為主要缺乏市場經驗、社會經驗、行業經驗和管理經驗。調查顯示,農村青年創業過程中,資金、人才和核心技術的缺乏是創業路上的攔路虎。雖然政府、群團組織為他們的創業提供了小額貸款、初期免稅等一系列優惠條件,但這些資助畢竟有限。另外,缺乏創業項目、不了解市場需求等也是影響他們創業的不利因素。
大學生雖然受過正規的高等教育,但在創業的核心競爭力方面與其他創業群體相比并不具有明顯的優勢。這也是大學畢業生不敢、不愿創業以及創業不成功的重要原因。調查表明,大學生創業最缺乏的是管理能力和溝通能力,其次是專業技術。因此,要培養大學生洞察力、判斷力、理解力等方面的創業素質,并更深層次地將其內化為大學生的核心素質,同時使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和創業項目與社會需求和發展相契合,提高創業成功率。
|